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甘瑜)行政長官昨日到電台接受任內最後一次施政問答的訪問,重中之重的內容還是圍繞房屋問題。梁振英強調,解決房屋需求問題,須建屋量以萬計的大項目才有作用,故今次提出發展保育價值不高的郊野公園邊陲的大膽建議,包括可考慮以成本價出售有關的公屋和居屋,售價可比居屋更便宜,「如果大家覺得這個理念可以去談,政府願意即時去做工作;如果大家覺得絕對不要去,去想其他事情吧,那麼我們就去想其他事情。」
覓地至建成超出一任期
被問及現屆特區政府「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似乎「未有成效」,梁振英在電台聯播訪問節目中指出,土地和房屋供應是一個周期長的問題,「起高樓大廈連地基三四年時間少不了,之前賣地、設計圖紙、審批需時,土地用途改劃,即使無人司法覆核都要年幾,加起來是一個任期以外的事。」
他續說:「但以我們任期中,過往5年賣地,可興建私人住宅單位,比前5個財政年度超出一倍,這5年(平均每年)興建的公屋單位數量,比上任時多了三分之一,現時估計未來三四年一手樓供應量比上任前高45%,這都說明供應量大。這屆政府確實上下齊心做了工作。」
梁振英在回應市民提問時指,目前新增供應未完全到位,但今年情況會有所不同,因為樓花多,新建房屋亦開始入伙,相信對紓緩供不應求情況開始有作用。至於何時可以「減辣」,讓有意換樓的市民可以更容易負擔,梁振英坦言,「辣招」非治本辦法,「希望樓市回復正常時,可逐步減辣,但前提是一定要供應到位。」
「經濟棕地」不宜輕取
新年度施政報告提出討論發展保育價值不高的郊野公園邊陲,興建公營房屋和老人院的問題。有人質疑為何不發展棕地、不收市區舊樓,梁振英強調,棕地不是不發展,但棕地上也有運輸業、製造業等經濟行為、社會功能,不能說「你走啦就攞塊地返嚟」,而市區舊樓現時已經不多,拆舊樓、建新樓,數以百計、以千計的項目不是主要的供應來源,以萬計才可以幫到大家,「現在講的是10年內需要四十八萬個單位,不是四千八,亦不是四萬八,需要多管齊下去做。」
梁振英進一步解釋,如果可以用保育價值不高的郊野邊皮去建屋,包括公屋和居屋,「大家可以大膽構思下,這些地是大家的,毋須政府、納稅人補貼下,只須收回土地平整、基礎建設、建築上蓋的費用,用成本價賣,可以比居屋更平,大家怎樣看?為何不做?」
至於有人擔心郊野公園用地會因此而「被蠶食」,梁振英表示,政府會增加一些高保育價值、公眾享用價值的郊野公園用地,拿一些價值較低的出來,「令郊野公園面積增加,不會減少,同時保育價值、公眾享用價值增加。」
被問及現在是否有可以發展的「心水」郊野邊皮,梁振英表示目前尚未研究,「如果大家覺得這個理念可以去談,政府願意即時去做工作,但先聽聽大家意見。如果大家覺得絕對不要去,去想其他事情吧,那麼我們就去想其他事情......土地屬於大家,問題也屬於大家,解決方法大家一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