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林鄭三個新願景有助突破香港管治困局

2017-02-09

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林鄭提出從三個方面入手提升管治,包括與民共議、廣納賢能,政府努力成為經濟發展的促進者和推進者,以及實行新的理財哲學、讓社會分享經濟成果。這三個管治新願景有助突破香港管治困局,對香港落實良好管治有積極意義。

回歸之後,廣大市民作為持份者,要求參與議政、參與制定政府政策的意願日益強烈,這是「政治」的應有之義。林鄭提出與民共議、廣納賢能,完全符合現代意義上政治的涵義。實際上,林鄭在2007年任發展局局長開始,已表示重視公眾參與和與民共議,其中有幾個特點,一是要協調不同持份者間互動,不再只是政府從上而下收集意見,而會用不同渠道去促進討論,包括落區做公眾論壇、焦點小組,甚至是製作網上遊戲吸引大家參與;還有就是做家訪,或通過團體聯絡不同人士。「儒家十三經」之一的《禮記》已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選賢與能」與林鄭提出的「廣納賢能」,意思相近。「廣納賢能」也是為管治注入新血,凝聚精英,為建設香港出謀獻計。政府不分親疏,管治團隊選賢任能,廣納民意,尋求社會共識,對有效的管治會產生實際作用。

林鄭堅持與民共議考慮政綱

林鄭提出與民共議、廣納賢能,是回應社會、順應民意,吸納不同立場的合理建議,避免施政閉門造車,使政策內涵更豐富、更貼近民意,推行起來更暢順。林鄭解釋,將於日內與媒體見面分享制定政綱的重點和進程,因為起步遲,而且堅持與民共議考慮政綱,所以會多聽意見,預計完整的政綱將於三月上旬公佈。相比起來,有參選人提出的政綱由於沒有做到「與民共議」,明顯有閉門造車的弊端。例如對於曾俊華籠統地提出「六成人住在公營房屋」的目標,又沒有具體落實規劃與政策措施,各方不禁質疑:參選人提出這個政策目標之前,究竟有沒有多聽不同意見、與民共議?特首梁振英指出,若要達到「六成人住在公營房屋」目標,市場沒有私人住宅供應,樓價會提高,逼使很多本身有能力購買私樓的人輪候公營房屋。

進一步突破「積極不干預」舊理念

林鄭提出,政府努力成為經濟發展的促進者和推進者,政府除了要繼續做好公共服務提供者及監管者的角色外,應該更努力做促進者及推動者角色,為百業拆牆鬆綁,利便營商。林鄭的這一管治新理念,是對「積極不干預」舊理念的進一步突破。「積極不干預」政策是回歸前財政司夏鼎基於1980年提出的術語,香港在所謂「積極不干預」的年代,英資在香港多個行業有特權,甚至有壟斷性的特權,在在說明積極不干預政策的嚴重局限性、傾斜性和選擇性。現任特首梁振英提出政府「適度有為」,指出「當市場失效、未能發揮功能,政府一定要有所作為。」林鄭提出政府努力成為經濟發展的促進者和推進者,是政府「適度有為」的深化。發展經濟、特別是推動創新創意產業,沒有政府參與不可能,政府要成為經濟發展的促進者和推動者,是與時俱進,積極有為的表現,是對香港未來有承擔、負責任的表現。

新理財哲學共用發展成果

林鄭提出實行新的理財哲學,指出政府必須要善用資源,投資未來,回應市民的訴求,讓大家能夠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公平合理分配財富,各得其分,共用發展成果,有效收窄貧富差距、消除社會矛盾,才能奠定社會和諧的基礎。政府財政盈餘取之有道,也要用之有道,社會各界早已不滿多年來「倉廩實而百姓虛」的狀況,期望政府善用儲備推動長遠發展及改善民生,讓各界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提出實行新的理財哲學回應了市民的期望。

香港政治、經濟、社會及民生方面存在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加上市民訴求日益多元和對政府提出更高要求,下任特首面對的挑戰之嚴峻、複雜、深刻,非同一般。世情、國情、港情的複雜變化,凸顯提升管治能力的重要。林鄭三個管治新願景,顯示她能夠掌控全局,具有開拓精神和良好管治能力,能夠帶領香港突破管治困局,使香港保持繁榮穩定與和諧,市民安居樂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