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今屆特首選舉形勢波譎雲詭,原因是反對派在選舉中扮演了「藏鏡人」的角色,企圖在背後撥弄風雲,「造王」反中,令到本來是比能力、比政綱、比政績的特首選舉,變得更為複雜與詭異。
為配合「造王」圖謀,反對派不惜支持與他們理念最為相近的建制派參選人,儘管其拒絕反對派撤回人大「8.31」決定等開價,但反對派卻不以為忤,甘願奉上提名票,反對派喉舌《蘋果日報》也大力吹捧,認為反對派選委應該集中票源「兩害取其輕」云云。然而,近日《蘋果日報》突然掉轉槍頭,大力批評該「造王」目標的政綱是「暗藏梁振英路線」,甚至指其出任特首,「社會撕裂、立法會拉布等情況,必然要再次重演」,「團結香港的口號,隨時會淪為空談」云云。何以《蘋果日報》立場突然一百八十度轉變?原因是反對派正在調整特首選舉策略。
反對派開始時擺明車馬的「造王」,很快就發覺策略不妥,原因是反對派選委支持得愈賣力、《蘋果日報》吹捧得愈肉麻,反而令「造王」目標更受質疑,建制派選委都會想,如果一個參選人的支持基礎都是來自反對派、來自高喊「結束一黨專政」,甚至鼓吹「分離」以至「港獨」人士,這樣的人還如何可稱為愛國愛港,又如何令中央信任?結果,反對派的賣力支持變成「愛之適足害之」,多個民調都顯示市民不相信其「造王」目標有機會成為特首。
反對派的操盤手看到這樣的形勢,立即調整策略,主要有三步棋:一是與「造王」目標劃清界線,甚至小駡大幫忙,顯示其支持基礎並非來自反對派,以減輕建制派選委的疑慮。二是在提名上採取漁翁撒網的做法,不再表示集中提名,改為表示胡國興、梁國雄都是可以提名的人選,一方面讓更多反對派人士「入閘」,四處潑污,企圖渾水摸魚,另一方面就是掩護「造王」目標,以免其成為眾矢之的。
不過,反對派也留有一手,就是表示提名與最終投票不一定是同一人,其司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見,說明提名漁翁撒網只為攪局,最終投票還是要集中。所以最後一步,就是由戴耀廷發動所謂「全民投票」,製造「造王」目標眾望所歸的印象,繼而要求反對派選委集中票源,殺對手一個措手不及,這就是反對派的最新策略。
所以,在現階段反對派必定要如履薄冰,不能打草驚蛇,讓「造王」目標「染黃」,為此莫乃光等人相繼出來批評其不承諾撤銷人大「8.31」決定不能接受,《蘋果日報》也借題發揮,大力攻擊其政綱,目的不過是一場「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企圖令外界以為反對派已經改變了「造王」圖謀,改為支持梁國雄、胡國興。但其實,反對派的策略從來沒有改變,「造王」反中仍然是這場特首選舉的主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