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沒想過可以如此玩Cross Over。是自己沒想過?還是不敢想?
近鄉情怯,在下再反叛,總會留在自己的專業,在家族範圍以外區域。那麼多年,除了應媒體邀請在村中、在古建築內接受訪問之外,絕少逾越本分。
去年朋友們見我在時裝界內久待,漸次意興闌珊,為增我力量,暗中聯繫我公司同事找出過去多年自己幾款重點設計,也聯絡上香港幾代重點名模,例如愛將:馬詩慧、Rosemary、Jocelyn......還有余慕蓮等義演,更有著名製作公司老闆Andy Chu一力承擔,出錢出力,在我們一年一度盆菜宴上,在屏山鄧氏宗祠內外搞起時裝演出,當晚出席人數大概一千二百人。他們不知我心情......
興奮是肯定的,卻也太張揚,回來到自己家鄉如此大搞,不明白保守的村民多,不想將寧謐和諧搞砸。今年有製作公司來找,想拉攏著名青年廚藝家May Chow與圍村菜式搞一回共融Cross Over,在下聽後,耍手擰頭,拒絕。無謂令鄉親們誤會。他們一再解釋以飲食文化為出發點,以新派菜系與傳統九大簋共融......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請攻勢,也有法國著名軒尼詩干邑白蘭地作後盾支持。
自己純粹是個參與協調者,無利益收受衝突,才漸次軟化答應。鄉下傳統食制九大簋即九缽,也叫九碗;名字改得好:九--長長久久,如同八字,九字一出先討大眾歡心。為什麼不是十?十全十美不是更加圓滿?就是怕太完美,滿盡之後轉虧。三三開九,六六無窮,古文字文化綿綿,中國人的字亦算、亦數。
九之後,還有大家喜歡的大字,另加一字曰簋;九大簋佈九種不同菜式,吾生也晚,祖父口中老日子九大簋其中一碗滿滿以金華火腿絲或冰糖炮製之燕窩,在我少時已不復見,但鮑魚、海參、花膠(次之、用魚鰾)甚至魚翅都是童年往時屏山高層次九大簋用料。今天鮑魚、花菇、甚至海參仍然沿用。
九大簋其實沒什麼高深學問,老日子食材匱乏,至矜貴不外上面所指另加魚、雞、鴨、豬,水陸空三肉,今天食材沒昨天不時不食的自然,但花款繁多,隨廚師或菜譜設計師心意及食材供應作定,千變萬化,只要中心Core的幾樣照老規矩,無什麼不可行。
能與新派廚藝家May Chow合作,又有當時得令歌手明星鄭欣宜演出助興,讓大家歡愉一夜傳統與現代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