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黎忞) 今年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成立40周年,局方昨日特意展出一批與首屆會考與高考相關的檔案資料,包括考試規則及課程、准考證和本港首位9優狀元的考生證書等,同時亦會設立周年網頁介紹該局的發展歷程。
主席陳仲尼表示,考評局未來要面臨不少挑戰,如文憑試考生人數下跌令收入減少,故將會與教育局商討新的財政模式,以維持穩健發展。
考評局在1977年成立時原名為香港考試局,直至2002年才改名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該局分別在1978年及1980年舉辦首屆的中學會考及高級程度會考,現在上述兩個考試已成歷史,由文憑試所取代。
考評局昨向傳媒展示一批首屆會考及高考准考證等,並向首名考得9A、現職為醫生的游子覺借出會考證書及相關報道的剪報,同時亦展出年報和印有考評局字樣的印鑑等。
研新財政模式維持穩健發展
秘書長唐創時在席上公佈了多個有關本港考試的數字,例如歷年來約有1,700萬名考生參與考評局舉辦的考試及評核,約43萬人參與過文憑試,約190萬人參與過全港性系統評估(TSA)。
至於本港升學里程上曾經極為重要的會考及高考,則分別有約430萬人及約92萬人曾應考。
考評局早前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訪問了約1,800名家長和中學生等公眾人士,以了解他們對考評局的意見及認知,其中有約七成誤解考評局屬於政府部門。陳仲尼認為,考評局要着手提高透明度,同時亦面對多個挑戰,例如因適齡學童人數下跌,應考文憑試的人數每年減少約5,000名至6,000名,直至2020/21學年「見底」,令該局考試收入減少,因此將會與教育局研究長遠的財政模式,以維持穩健發展。
就部分評卷中心如位於炮台山中心的租約即將屆滿,考評局要物色新的評核場地,陳仲尼期望有學校願意借出課室,讓他們擺放電腦作評卷之用。
全球招聘秘書長完成首輪面試
由於唐創時將在今年9月約滿,並且不續任,陳仲尼指考評局已展開全球招聘,已物色到雙位數字的合適人選,並已完成第一輪面試,他期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遴選工作,接任人與唐創時有兩星期時間交接工作。
對於有考生在網上留言,聲稱日前應考文憑試中文口試期間故意講英文「搗亂」試場,唐創時指,現時口試設有錄影,加上考評局有常設委員會,考官遇上特別情況會撰寫報告處理,但當局暫未有收到任何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