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麵塑藝人,今年剛39歲的謝鑫在麵塑這一行當卻是一名資深藝人。7年前從北方來到廣州開設麵塑工作室,隨着內地對傳統文化及手工技藝的重視,北方特有的捏麵「非遺」手藝在嶺南得到追捧。謝鑫更興致勃勃告訴記者,自己編著了一本麵塑的兒童教材,未來有望在羊城推廣到幼兒園、小學生的美術教學課程中。北方「非遺」麵塑南下受捧,讓他對於傳承有了新的思考。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謝鑫說,捏小麵人是自家祖傳的手藝。打小開始,五顏六色的麵團在謝鑫手中捏一捏,像孫悟空,水泊梁山好漢,都能捏出來幾分相似。不過,童年時期的白麵很珍貴,捨不得拿麵粉來捏麵人,只能捏泥巴。
原料遠較橡皮泥安全
謝鑫介紹,麵塑看起來簡單,實際操作卻有很多技巧。用祖輩傳授的傳統麵塑技藝做出的作品,最大的問題就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時間長了就會發霉、乾裂。
為了克服這一缺陷,經過多年的研究,謝鑫發現把超市裡賣的富強粉配上特殊的材料,經過蒸、晾、揉、曬等兩個多月的準備工作後做成的麵塑原料不黏手,其捏出來的作品不易變形、不易乾裂、不易褪色。據介紹,現在的麵塑原料是健康麵粉,甚至入口也沒危害,比化學橡皮泥安全多了。
讓謝鑫在粵一捏成名的是他創作的三國系列、西遊記系列等作品,人物栩栩如生。其代表作「馬上關公」和「馬上張飛」,高約1.2米,運用誇張手法,把馬的嘶鳴、鬃毛飛捲做得動感十足。
外界好奇,謝鑫為何要遠道把麵塑藝術從北方帶來廣州?謝鑫說,當時決定來廣州,只是看中了這裡開放的市場以及麵塑市場在穗的空白。
望走進穗幼兒園小學
眾所周知,麵塑是傳統民俗藝術,在陝西、山西、山東等地較為流傳,在南方比較少見。讓謝鑫意外的是,麵塑這門發源於北方的非遺藝術來穗,竟然沒有遭遇水土不服。更在政府的支持下,有望走進廣州的幼兒園和小學。據悉,謝鑫已經制定了一套適用於兒童的麵塑教材,為有興趣的孩子提供學習的土壤。
在白雲區謝鑫的工作室玻璃櫥窗內,栩栩如生的小鳥、青蛙、龍貓等麵塑作品均出自羊城小學生之手。謝鑫坦言,希望孩子們能以此為興趣,就像曾經的自己。本來沒有想過推廣傳承的問題,但隨着和越來越多小朋友們的教學互動,自己對麵塑思考越來越深,所以推廣這種傳統技藝的責任感也就與日俱增。謝鑫說,他決定打破家傳不外傳的老觀念,希望立足廣州把麵塑這門北方非遺手藝傳給真正感興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