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國際油價大跌浪已見底

2017-03-29

周全浩 香港能源經濟學會會長、資深金融評論員

現時人人皆唱淡油價,不少論者認為,油價行將跌穿每桶40美元,大行亦一致唱淡。但事實果真如此?

國際能源署(IEA)最近發表的報告指,近年世界對石油的需求仍然有增無減,沒有萎縮,來年亦一樣;至2020年後,石油市場恐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油價跌跌不休之說,豈非空談?請留意:過往數十年,需求因素最終主宰油價的升跌方向,供應因素為次要。

油商不會做虧本生意

有論者指,美國頁岩油商在過去半年,趁油價回升大舉增產,使油價大跌。此說疑點重重。宜考慮以下兩大因素:

第一,頁岩油商是高成本生產者,加上美國的能源公司為私營企業,一向講求利潤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及經濟效益,當然不想油價大瀉。一直以來,沙特及科威特等低成本生產商,在石油市場上較具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及議價能力,而非高成本生產商。高成本生產商若貿貿然大幅增產,弄跌油價,豈不是自己害自己嗎?

據統計,油價須維持在45-80美元之間,頁岩油才符合經濟效益開採。若油價跌至40美元以下,大部分頁岩油商將面臨虧蝕,能獲得淨利潤者少之又少。早兩年油價大跌,不少頁岩油井被迫停產。

雖然現時美國激活的頁岩油井超過600台,較去年六月翻了一倍,但不代表它們會立即催促生產,最終生產多少,要視乎當下油價水平而定。請注意:重開油井過程需時,許多油井是在今年年初油價重上50多美元一桶之時,因符合經濟效益才陸續重啟。倘若油價大跌,他們會否願意繼續開大油喉生產,做蝕本生意?

油價淪炒賣工具慎防陷阱

以加拿大的油砂為例,是相對較平的高成本石油,大型國際油公司蜆殼為主要股東,早於70年代尾開始投產,一直營運至今。日前蜆殼打算出售旗下的油砂計劃,除為融資需要外,亦可能因為高成本的非傳統石油前景並非亮麗,因而沽出,可見油價大跌首當其衝為油砂及頁岩油業。

第二個因素,近幾年不少專家指,油價大跌,對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利。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大力主張振興本土經濟,若頁岩油商大舉增產,令油價大跌,豈非與其政策背道而馳?又是否符合美方利益?

應指出,油價回升可使石油行業復甦,帶動經濟,例如能源貸款不致壞賬,前幾年油價騰飛,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大舉借貸,催促生產,遇上油價大跌,業內很多公司頓陷困境。若然油價低企數年,將打擊能源行業,甚至影響金融體系。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美國可能有意壓低油價,懲罰敵對國家如伊朗、俄羅斯等,因石油是此等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這是油價升跌的另一層面,足證在美國亦非一面倒要油價上升或下跌。

影響油價因素眾多,現時石油不再是純粹商品,同時淪為金融炒賣工具,炒家時常利用傳媒炒作消息,一致唱好或唱淡油價,為油市推波助瀾,變相增大油價的升跌幅度,伺機斂財。現時人人皆唱淡油價,在期油市場的投資者,不宜輕信傳言從事沽空,慎防墮入陷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