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缺乏工作經驗及支援的年輕人投身社會時難免遇上困難。一項調查發現,具工作經驗的高中生,其就業力相對較高;在生涯規劃上,與父母關係良好,父母對其生涯規劃有合理期望的,就業力亦會較高。有升學專家建議,政府應將工作實習或體驗納入高中生必修課程或活動,增加學生的實際工作經驗。
救世軍去年1月至6月期間,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訪問了全港18區中學共2,236名高中學生。結果發現在12個就業力範疇中,以5分為滿分,學生認為「願意求助」(3.60分) 及「能多元思考」(3.59分) 最為重要,而「勇於面對」 及「有自尊」則只有2.92分及3.09分的較低分。
至於在有工作經驗的高中學生中,當被問及哪些工作經驗能適用於將來的工作時,有約34%高中生認為是「工作技能」,其次分別是「小心 / 謹慎」(15%)、「人際關係」(11%) 及「溝通」(11%)。若計算「就業力評估」,有工作經驗的高中生在12個範疇中的評分,包括「樂觀」及「能多元思考」等範疇均比沒有工作經驗者為高,反映了具工作經驗的高中生,其就業力相對較高。調查亦發現,在生涯規劃上,學生要徵詢意見時,有六成二人會選「父母(或監護人)」,有五成一人選朋友。
親友關係與就業力成正比
同時,結果顯示,高中學生與父母、家人和朋友的關係越好,及其進修意願越高,他們的就業力亦越高。
生長於中產家庭的中四女生Natalie立志做一名出色的紋身師。她認為,每一個紋身背後總代表着當事人所重視的價值,而紋身師就能協助他們把這份心願刻在身上,並感謝父母支持其決定。
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升學及就業輔導主任謝淑華為,實際工作經驗對高中生非常有價值,建議將工作實習或體驗納入高中生必修課程或活動,有關活動亦可加入成績表中。她又認為要加強家長教育,讓不同持份者幫助年輕人進行生涯規劃。她強調,老師在過程中肩負起總結經驗的角色,建議教育局增撥資源,減輕升學就業輔導老師的教學負擔,讓他們加強學生輔導, 深化有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