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回歸20周年之我的故事】孔美琪:幼教邁步新里程 兩地交流集大成

2017-04-03
■孔美琪熱衷於教育,圖為她在維多利亞幼稚園分校參觀孩子的展覽。 黎忞  攝■孔美琪熱衷於教育,圖為她在維多利亞幼稚園分校參觀孩子的展覽。 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回歸以來香港幼兒教育步入多個重要的新里程,除了「學券制」及即將於新學年開展的免費幼教先後落實,有關教學內容、方式都趨向更現代化發展。維多利亞教育機構總校長、前世界幼兒教育聯會世界會長孔美琪,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已積極為香港幼稚園引入新教學法,她表示回歸後更有效促進香港與內地幼教交流,教師互訪觀摩增多;課程方面,內地不少學校注重前線課堂研究藉以引領教學策略,本港則多年來以兩文三語教學,均可為對方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

實戰增興趣 確立幼教路

孔美琪在幼兒教育的氛圍下成長及工作,其母丁毓珠為維多利亞教育機構創辦人,10多歲時已於機構下的幼稚園幫忙協助開學。她憶述自己當年到美國升讀大學時,其實是心儀數學和心理學,並未有考慮教育學科,而於就讀心理學期間,她到當地兒童醫院交流觀摩,認識到醫院遊戲治療的實踐等,同時亦曾於大學的實驗幼稚園擔任實習教學助理,種種經驗激起她對教育的興趣,故在高年級時選擇主修心理學及教育,隨後亦於當地幼稚園及小學實習,逐步確立自己的幼教路。

她於上世紀80年代中畢業回港,開始擔任幼稚園助教和代課老師。有一天其母向她遞上一張招標廣告,鼓勵她試投標辦新幼稚園,「當時我很興奮,因為如留在美國當教師,不知道何時才可以擁有自己的幼稚園,但在香港就有這個機會,可以於一所新的幼稚園實踐自己對教學的想法。」雖然那次投標未能成功,但機會很快再次出現,1986年孔美琪成功於康怡花園首辦幼兒園,而為了更「貼地」,她亦進修校長課程,期望做好學校領導的角色。

孔美琪希望推廣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法,並透過聘用來自香港、內地和海外的老師,「集百家之大成」啟發孩子的思維。後來她更讓機構擴展至開辦中小學,並引入IB(國際文憑)課程,採用探究性學習,以將教育理念延續。

回歸增互訪 取長助教學

孔美琪表示,回歸以來香港與內地互相交流加強,亦有效促進幼教發展;現時維多利亞教育機構亦有於內地開辦多所幼兒園,所以香港維多利亞亦有派教師到上海觀摩中文教學,而內地分校的老師也常來香港總部交流學習。

課程發展上亦有兩地互動交流元素,孔美琪指,內地學校較注重先導式的教育研究,並以此引領教學,例如深圳的學校會透過參加早期閱讀課題組,深入研究四類圖畫書的教學策略,他們會邀請有關老師來港分享。她續說,香港教育則較強調實踐兩文三語、沉浸式的語言學習方式和雙班主任制,亦為內地學校開展雙語教學提供了實踐經驗。

除了學校營運外,孔美琪亦積極將自己專業教育知識和經驗回饋社會,上世紀90年代初起已參加世界幼兒教育聯會香港分會的工作,後來更加入聯會的全球理事會,曾擔任聯會世界會長3年直至去年底卸任。此外她亦有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議會、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婦女事務委員會、家庭議會等公職,於婦女、兒童權益及教育等方面提供意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