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轉直資防英中「落車」 港華稱「一石三鳥」

2017-04-25
■香港華仁書院最近就直資的可能性展開第一輪諮詢。 姜嘉軒  攝■香港華仁書院最近就直資的可能性展開第一輪諮詢。 姜嘉軒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華仁書院(港華)最近就轉為直資學校的可能性展開第一輪諮詢,校長蘇英麟昨日再就諮詢文件內容作出解釋,形容這是因應時代變化而作出的調整,有助學校「拆牆鬆綁」,服務各區域與階層學生。對於其直屬的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最近亦開始探討轉制直資,他表示目前尚未掌握詳情,現階段不評論兩校日後合作關係,待適當時候再作表態。

港華較早前在網上發表長達60頁諮詢文件,蘇英麟昨日重申港華目前正面臨3項挑戰,包括現時學生的社經背景相對富裕,「全校少於1%學生領取綜援,階層比較單一。」與耶穌會期望服務各階層人士的宗旨存在落差;另學校面對過度學習差異問題,「以目前3個派位組別的狀況而言,一所只收band 1學生的學校,學生之間尚能存在約33%的差異。如果我們招收超過一個band的學生,可能會為整班帶來挑戰。」他續指,英中「落車」危機是其連帶問題,形容2011年後的趨勢讓人擔憂,有必要及早籌謀。

目前港華學生絕大部分來自華小畢業生,每年預留共79個學額。蘇英麟表示,隨蚞A齡學生人數減少,華小畢業生人數由約160人變成120人,而預留的79個學額維持不變,「換言之,華小畢業生從過往大約一半人升讀港華,升至現在超過六成半人,」在華小教育質素不變的情況下,意味有更多band 2學生入讀港華,形成上移錯配。因此他形容這是結構變化所導致的問題,與華小質素無關。

增收生彈性 非為脫u華小

他在會上重申轉制直資是「一石三鳥」方法,有助港華走出灣仔區服務更多基層學生,亦可解決英中「落車」危機與過度學習差異問題。對於坊間報道指港華轉直資旨在與華小「脫龍」,蘇英麟反駁有關說法,「如果我們繼續留在津校制度,只能在delink(脫u)或維持79個位之間作出選擇,而兩者都並非理想選擇。」強調考慮直資正是基於不願意跟華小脫離關係為前提,增加收生彈性。

至於有關華小擬轉直資事宜,蘇英麟表示目前仍在了解情況,包括其小一收生標準會否改變,現階段不評論兩校日後合作關係,但指兩校已積極商討轉制直資問題,望可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安排。

被問到如何達到服務基層學生目標,蘇英麟認為上述的學生社經背景數據,足以說明津校制度無助改變現狀,相信轉直資是值得一試的方法。他又指港華轉直資後有助「拆牆鬆綁」增加收生彈性,例如可透過設立小學校長推薦計劃,將服務精神、家庭背景或特殊需要等納入為推薦條件,確保收生多元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