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團新聞 > 正文

【特稿】勤力轉數快 紡織響名堂

2017-05-16
■潘陳愛菁率愛心全達慈善基金成員赴內地行善。■潘陳愛菁率愛心全達慈善基金成員赴內地行善。

憶及最初擔任社會公職,潘陳愛菁透露緣於1993年任仁濟醫院總理,之後幾年多做「配角」,志在參與。到了2008年與友人創立「愛心全達慈善基金」任主席兼創會會長,2013年又被同行推舉任香港紡織商會會長。今年任九龍西潮人聯會會長,再做「主角」,潘太坦言深感責任重大:「潮籍前輩對我充滿厚望,定當全力以赴,希望為九龍西的地區工作作出實實在在貢獻。」

潘陳愛菁雖是九龍西潮人聯會首位女會長,但其魄力與男士可謂叮噹馬頭。她現任港區河北省政協委員、香港河北聯誼會副會長、廣東省潮州市政協委員、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婦委會主席、油尖旺愛心慈善基金主席等公職。

貿易起家 實業結果

她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做棉紗貿易生意起家,1983年婚後即與夫婿共同創業,生意額由開始時的幾十萬做到1996年6億。

她說:「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電腦普及,資訊發達,貿易生意開始萎縮,但自己才38歲,不想就此退休。」1997年,遭逢金融風暴,有內地廠家欠債,需平價賣廠,她毅然決定轉型做工廠,先後收購染布廠、製衣廠。

由貿易轉做實業開工廠,可謂從頭開始,潘陳愛菁笑言:「全憑勤力過人,腦筋轉得快過人,更落本做到織布、染布、成衣一條龍。」頭兩年沒錢賺,但到第三年已開始賺錢,到了2005年,生意額由接手時的6,000萬做到7億,翻了十倍,更令其在紡織業打響名號,立下口碑。

親力親為 嚴謹管理

潘太笑言:「當年老公亦擔心我辛苦,懷疑我是否能適應做工廠,但我一旦決定就會盡全力去做。人家一年最多做4季的衫,但我就做足12季,月月有新款,最多同時做600多款,量不多但款最多,令好多行家都難以置信。」

她表示,做製衣環環相扣,一道工序都不能錯,所以「你必須親力親為,對每一個環節都要做足工夫,要訂立一套嚴謹標準化管理制度,讓員工跟足做」。

潘太慶幸,正是當年的小批量多批次(款)接單,令公司在製衣業不太景氣的今天,仍可成功接到對品質要求高,質優、款多,個性化的訂單,且有不俗的生意。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群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