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土生土長的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獲獎學金遠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修讀本科及碩士課程,並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專長於數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的研究,範疇遍及數學造影處理與計算機視像、大規模整合物理設計,以及運算大腦製圖,出版超過200份學術論文,為國際知名數學家。留美超過三十年,歷任耶魯大學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陳教授大半生尋找教研夢,對教育、科技發展、培育年輕一代亦有獨到見解。
出身筲箕灣阿公岩,陳繁昌教授於八十年代分別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取得理學學士和理學碩士(均為工程學)學位,1986年加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出任數學系教授。在強烈的好奇心和不斷嘗試下,陳繁昌教授差不多每十年左右就會更換研究領域:1997年,他晉升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主任,同時兼任該校計算機科學學系及生物工程學系榮譽聯合教席;2000至2001年,他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純數及應用數學研究院主任;2001至2006年,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自然科學學院院長;2006至2009年,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署長,掌管數學及自然科學部。
2014年,陳繁昌教授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此乃工程學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陳繁昌教授憑着「將數值方法應用至圖像處理及科學計算,及對領導美國及國際工程領域的超卓成就」當選。他是今屆美國國家工程院67名新增院士(另有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位華裔科學家,亦是該院少數在港發展的院士之一。
提倡推動創業精神
科大乃成立僅僅25年的香港高校,一躍成為亞洲頂尖學府。陳繁昌校長認為,香港科技大學能取得目前的學術成就,與依托香港這一國際化都市、堅持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密不可分。他分析指,科研和學術的困難在於做原創。能取得目前的學術成就,是由於科大的使命和願景是做世界一流的大學,是一個專注於科技的研究型學府,不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高度重視科研創新,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優勢,為香港和中國的大學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有助匯集世界頂尖人才於亞洲,讓他們在激發創意的校園環境研究當代最重要的問題。
陳繁昌教授認為,現在的經濟形勢讓香港看到了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機會,隨之改變的還有香港社會的科技創新氛圍。他指,科大一直在創業方面提供不同平台和計劃,透過科大創業中心、技術轉移中心以及舉辦不同的比賽包括100萬元創業計劃大賽等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培訓和實踐機會,提倡和推動創業精神。
「為加強學生的就業能力,科大積極與全球超過二百五十所頂尖學府合作,包括逾二百所交流夥伴學府,通過交流、實習與義工服務,加強學生的全球體驗,目前超過一半科大本科生到海外交流一個學期或以上。科大亦成立HeadStart卓越領先計劃,透過早期職場體驗及職業發展指導計劃,旨在給予一、二年級的本科生在日趨國際化、競爭激烈及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一個『領先優勢』。」
近年,科大配合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資助初創企業的計劃,探討長遠的策略性發展規劃和框架,再整合校內資源,加強與知識轉移活動相關的制度、政策和程序,並吸引各種資金支持開發有發展潛力的尖端技術,及各類研討會和講座提供各行業最新資訊,包括開辦多項包括創業周、訓練營,並安排他們與業界及投資者會面,就創業計劃進行交流。陳繁昌教授舉例指,科大於深圳、南沙及佛山均設有研究中心,為初創企業提供一個產品研發及知識轉移的基地。
「我一直強調,政府應多鼓勵跨國企業來港設立研發中心,香港擁有很多優勢:國際城市、資訊自由、低稅制、完善法制、一流大學、國際人才集中地等。」陳繁昌教授續表示,特區政府空前重視科創發展,不僅年前成立創新與科技局,還專門成立逾20多億港元的基金,用以資助香港高校的科研以及香港科創企業。他指,除了看到政府投放資金於各層面推動創科,陳繁昌教授也認為co-working space(共用工作空間)的增設同樣重要。「有來自不少其他國家及地區如新加坡的人曾對我說,羨慕香港靠近內地,近水樓台;又有歐洲人指,香港集東方及西方的最佳之處,因此我希望社會理解創科是投資而非開支,不能說要立刻就看到回報,反而應該是要投資不同的東西,待10年後看到不一樣的成果。」為配合政府推動創新科技的方向,陳繁昌教授表示,科大亦非常感激得到捐贈,能夠籌建一座創新大樓,作為學生的研究基地,邀請企業與師生合作,推動產、學、研合作。他再強調,科大的理念和使命之一是要為香港的經濟提供幫助和貢獻,創新及創業精神亦一直是科大的核心價值,並推行全人教育,以及鼓勵創意和創業精神,以推動香港科技初創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