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榮 立法會議員(旅遊界)
2015年,在「一帶一路」的規劃文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提出要「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這是大灣區的概念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亦明確寫明「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2017年3月,大灣區首度寫入中央《政府工作報告》,而大灣區城市範圍的確定,令規劃概念上升到實際落實階段。
大灣區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共11個城市組成。龐大的消費市場規模加上「海、陸、空」全方位的交通樞紐,讓區內旅遊資源得以重新整合,為大灣區內城市的旅遊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交通配套方面,大灣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輻射到中國中西部多個省份,更覆蓋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國。2016年,香港、廣州、深圳、澳門和珠海5座機場,客運量高達1.8億人次。區內有高速公路、高鐵、高速客輪、港珠澳大橋等多項交通設施,居民往來便利,形成一小時生活圈。香港啟德郵輪碼頭、深圳太子港郵輪碼頭、廣州南山郵輪碼頭的設施日趨現代化,形成珠三角郵輪經濟帶。
從經濟規模來看,2016年,大灣區的GDP總值為9.35萬億元,佔全國12%(包含港澳)。產業結構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人口超過6,600萬。大灣區經濟富裕,居民消費能力高。區內的交通便捷,利用周末、短假在區內進行旅遊休閒活動,帶動景點、酒店、零售、服務業蓬勃。大灣區內城市居民的旅遊需求,已經能夠創造龐大的消費市場,每年三地之間往來的旅遊人次超過1.5億,形成自給自足的旅遊生態圈。
海外旅客入境旅遊方面,香港一直是亞洲航空樞紐,海外遊客匯聚於此,不少再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中國內地或其他國家旅遊、經商。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通車在即,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系統正在建設中,預計2023年完工。屆時香港作為交通中樞的作用將會更大,借助區內發達的交通脈絡,將海外遊客輸送到大灣區內的城市群,令整體旅遊業受惠。
大灣區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經過多年的經營,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其中香港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旅遊城市,香港的迪士尼樂園、郊野風光、中西文化匯聚,持續吸引全球遊客到訪。澳門借助博彩業,以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發展家庭度假、商務會展旅遊,在建的多個大型酒店項目,將進一步提升高消費遊客的接待能力。廣東省以嶺南文化、獨特的旅遊景點為特色,三地飲食各有風味,優質的自然資源為發展生態、休閒旅遊提供條件。
三地的旅遊資源各具特色,只要三地能夠聯手,做好整體的部署及規劃,利用三地的優勢,投入資源完善設施,推陳出新,再對外進行聯合推廣,開發一程多站旅遊項目,利用三地的豐富旅遊資源,提升大灣區對區外遊客的吸引力。通過以點帶面,將各自的優勢整合,令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的旅遊接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