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甲亢患者趨升 輪專科或需一年

2017-05-24
■梁熊顯(左)及周小姐。 趙虹  攝■梁熊顯(左)及周小姐。 趙虹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屬常見疾病,以女性患者居多。有外科醫生指出,近年該類患者數字呈上升,公立醫院輪候外科專科時間亦由原來的約半年,延至9個月至一年內,而該病長遠可造成心律不正、心臟發大等心臟疾病。由於現行的放射性碘治療或切除手術方案各有缺陷,非適用於所有患者,故近年有公立醫院引入超聲刀技術,提供另一個治療方案。

瑪麗醫院榮譽顧問、港大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梁熊顯指出,位於頸部前咽喉下方的甲狀腺形狀似蝴蝶,分泌能調節新陳代謝、血糖、心跳及腎功能的甲狀腺素。而甲亢屬免疫力系統病變引發的疾病,淋巴球所產生的抗體與甲狀腺細胞結合,刺激產生更多甲狀腺荷爾蒙,造成皮膚病變、凸眼症、失眠、心悸等病徵。長遠可造成心律不正、心臟發大等心臟疾病。

他又指,近兩年該類患者數字呈上升,導致公立醫院輪候外科專科的時間由原來的約半年,延至9個月至一年內, 相信患者的增加可能與市民體檢意識加強有關。

梁熊顯續說,該病成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吸煙或壓力有關,估計整體女性人口的發病率為3%,遠高於男性的0.5%。80%病人發生在65歲或以前。

現時傳統藥物治療長達12至18個月,當中約半患者服藥無效,需接受放射性碘治療或切除手術,惟前者會釋出輻射,後者有損害聲帶及留疤等問題。

瑪麗前年引入超聲刀治療

瑪麗醫院2015年底引入超聲刀並用於甲狀腺臨床治療,至今已為逾110名甲亢、甲狀腺結節等甲狀腺良性疾病病人進行治療。梁熊顯指出,超聲刀原理如同放大鏡,將太陽光聚集並令指定部位加熱燃燒,破壞甲狀腺腫脹部位,從而令其面積縮小,及做到無藥無疤。不過他估計,仍有30%患者術後半年內有機會復發,30%至40%病人術後出現腫脹,更有病人出現暫時聲沙。

現年54歲、任職家庭主婦的周小姐於2015年2月期間,雖然飲食及作息正常,體重仍驟然由50公斤暴跌至38公斤。她初時誤以為練舞次數增多導致而已,惟常常感到疲累不堪,朋友亦形容自己「樣好殘」,因而求診並確診患上甲亢。雖然她之後服藥半年,情況亦有見好轉,體重上升,惟因不想長期服藥,遂到瑪麗醫院尋求醫生意見。

周小姐表示,當時醫生指有最新治療方案,可透過超聲刀深入甲狀腺部位,做到不留疤痕及不損聲帶,故決定嘗試並於去年初接受該手術。她指出,手術當天即日出院,只是甲狀腺位置有些紅腫,但術後5日已完全康復,體重逐漸攀升,至今未見復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