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5月11日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玩」起了在線直播。該場直播由人民日報客戶端主辦,原定時長1小時,由於網友提問數目多,實際直播約95分鐘。平台數據顯示,部分時段有超過170萬人在平台觀看。直播畫面顯示,楊振寧身穿細密的藍白條襯衣、布製白色休閒褲,黑色腰帶高高紮起。他單手持黑色手杖,從自己的辦公室走向臨時搭建的直播間,步伐穩健。
楊振寧1945年考取清華大學第六屆留美公費生,當時從昆明出發,經過印度、地中海、大西洋,到美國留學。美國的教育絕對不比中國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好。楊振寧認為在中國瀰漫着一種錯誤的觀念--覺得美國的中小學好,很多家長在孩子年齡很小時就將其送去留學。
楊振寧認為,美國社會可以讓每個人盡情發揮,但「走得太極端了」。年輕人如果受到影響,可能會墮落,「掉下去回不來的。」對於中國大部分學生,在中國讀比較好的學校,本科畢業後留學讀研究生,「是一種最容易成功的捷徑。」楊振寧認為自己得益於這種教育方式,這也是自己在較年輕時取得研究成績的主要原因。
楊振寧是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等領域做出過卓越貢獻。談及抱負,楊振寧認為年輕人有抱負是好的、有必要的,「可是不能走得太過頭」。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會給出許多啟示,大抱負應該與「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間達到平衡。
談及人生經歷,他表示自己在家鄉經歷過落後的狀態,也知道當時中國人如何被外國人欺負;而今天的年輕人沒有這種經驗,這是很幸運的,可長遠看來,這使得年輕人對歷史的認識不夠深刻。「如何對中國的成功,能有更深的歷史認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說。
楊振寧名滿四海,一直是位「話題人物」,他數月前放棄美國國籍,更是引起爭議無數。「我知道網上有些人對我有種種奇怪的非議,我想這裡面有很複雜的成分。我的態度是只好不去管他啦!」接受網友對健康秘訣的提問,楊振寧笑稱:「我基因很好。」他認為,自己很幸運,在西南聯大雖然很辛苦,但基本沒有餓肚子;到美國後,物質條件很好。75歲時,楊振寧曾患輕度心肌梗塞,但心臟搭橋手術很成功,「準備活到一百歲。」■文: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