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視野 > 正文

情牽小說之鄉正安縣 女作家甘做「苦行僧」

2017-05-31
■「小說之鄉」四個字在雷霖遙心裡既是榮譽,也是壓力。新華社■「小說之鄉」四個字在雷霖遙心裡既是榮譽,也是壓力。新華社

今年22歲的女孩雷霖遙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31歲的張銀霞則是一名小學女教師。兩名「80後」、「90後」女子,最近同時在一本小說期刊上發表了各自的作品。她們都來自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中國西南的一個小縣城。2008年,因為小說創作成績斐然,正安被中國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小說)之鄉」榮譽稱號。

2017年第一期的《貴州作家》推出了正安縣三位青年文學新星的短篇小說,其中就有雷霖遙的《多年前的那場雪》和張銀霞的《無花果》。

正安縣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是個貧困縣。儘管如此,這裡卻是遠近聞名的小說之鄉,文藝愛好者眾多。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正安先後湧現出文志強、石定、趙建平、王華等一批知名作家。在這些作家中,石定成為正安小說家裡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其多篇作品獲得國家級獎勵,並被翻譯為英、日、意、泰等國文字。

上世紀末,正安在經濟發展大潮中曾一度迷失,文學創作出現了低谷。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和文化界的努力下,這種局面開始發生改變。

「大三的時候,一位年近八旬、離開正安多年的老作家坐公交車輾轉到學校找到我。他告訴我,看到我的文章,覺得正安終於不再總是那些老面孔了,新一代青年作家的出現讓他看到了正安小說的未來和希望。」就讀於貴州師範大學的雷霖遙回憶道。

這位老作家給了雷霖遙很大觸動,「小說之鄉」四個字在她的心裡也漸漸有了溫度,這既是榮譽,也是壓力。「熱愛文學創作的正安人,各行各業,男女老幼,貧富都有。」雷霖遙特別提到一位名叫秦朝國的農民作家,他經常拿着自己的作品草稿找到雷霖遙父親請求指導。「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清貧農民,穿一雙布鞋,因為經常趕山路,挽着褲腳的褲子滿是灰塵,但他對小說創作的執着,令人感動。」雷霖遙說。

正安縣作家協會主席雷霖介紹說,正安縣現有國家級作協會員11人,省作協會員20餘人,市作協會員60餘人,縣作協會員400餘人,至今共創作出中長篇小說110多部,短篇小說及小小說1,000餘篇。

雷霖遙表示,自己常為了一個角色或情節反覆琢磨,不斷推敲,有時連做夢都夢見自己在寫小說,或者成為小說的主人公,經歷着小說裡的種種變故,真的是一種思想上的煎熬。

當了10年小學班主任的張銀霞也認為,創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她目前正在創作一部名叫《花開在遙遠的地方》的新作。「已經寫了一半,這兩天感覺結構不行,又需要完全推倒重寫。毫無頭緒,否定自己,懷疑人生......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再拼湊起來。」張銀霞感慨地說:「大家真的是一群苦行僧。現實生活紛繁,但是大家還在拚命創建這樣一個精神世界,也是為了正安小說之鄉的繁榮和榮譽。」

張銀霞既是職業婦女,又是家庭主婦,每天忙於工作,還要顧及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她說,很多時候只能超負荷工作,甚至熬夜寫作,過得很累,很辛苦。但她認為,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所以會一直堅持下去。「我只是正安小說創作群裡的一粒沙,但是只有粒粒細沙聚在一起,才能有『小說之鄉』的名號,不是嗎?」她說。■文: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