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藝術吸收歐洲養分,發展出獨具特色的文化,當代藝術蓬勃發展。藝育菁英基金會早前帶領十位在去年繪畫比賽中勝出的「全港最佳青少年畫家」展開俄羅斯藝術之旅,遠赴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參觀著名美術館、博物館等,亦跟隨莫斯科國立藝術學院名師學習8類藝術創作,增長技藝亦擴闊視野。■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10位年輕人均為去年「全港青少年繪畫總決賽」的優勝者,在為期一周的藝術旅程中,他們於莫斯科國立藝術學院內跟隨當地知名教授學習8類藝術,包括提升他們熟識的素描和水彩畫的技巧及風格。為了將藝術造詣應用在不同藝術範疇,他們亦作出不少新嘗試,例如製作磁磚畫、飾物繪製、玻璃畫、動物雕塑、陶藝及設計薑餅屋等。旅程中,除了參觀紅場(Red Square)等世界文化遺產外,他們還到訪了著名的特列季亞夫國立美術館(The State Tretyakov Gallery)欣賞12至20世紀的俄國名畫,以及在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軍械庫觀摩俄羅斯自5至20世紀的各類皇室用品。此外,他們亦在Secondary Art School 1188 Moscow與當地青少年畫家一同作畫和交流。整個藝術之旅讓青少年畫家從多方面欣賞藝術及增廣見聞,為日後繪畫創作帶來新靈感。
藝術入社區 畫香港美景
「全港青少年繪畫日」以現場寫生活動為平台,為全港18區的青少年提供接觸繪畫藝術的機會,也令青少年更了解香港地貌,鼓勵他們透過畫筆留住香港景致,將藝術融入社區。活動自2014年舉辦至今已是第3屆,第4屆比賽也將於今年7月以慶祝回歸活動的方式舉行,面向13歲至18歲的青少年,報名費用全免的同時還提供全新繪畫用具一套。活動分「大會統籌」及「地區統籌」兩部分,大會設優異獎10名,每個地區設優異獎5名,合共100名的優異獎得主可直接參加「全港青少年繪畫總決賽」,而10名總決賽優勝者可免費到海外參加一星期的藝術之旅。
藝育菁英基金會主席方黃吉雯表示,基金會透過工作坊、大型繪畫活動及藝術交流之旅等多元化的藝術活動,為熱愛繪畫創作藝術的本地及海外青少年增添更多接觸繪畫視藝文化的機會,促進青少年在國際藝術平台上的交流,培育他們的觀察力、想像力及創意,讓他們健康地成長。現時舉辦的活動包括大師承傳工作坊、全港青少年繪畫日比賽、國際青少年繪畫比賽、優秀作品展等。她說:「我們希望香港熱愛繪畫的中學生不會因經濟條件的限制而放棄夢想,免費贈送全套畫具也是這個原因,希望他們參加完比賽日後也可以繼續畫畫。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大師承傳工作坊,與30間基層夥伴學校合作,組織具藝術天分但欠缺資源的學生參加工作坊,畫種由學生自選,先到先得。工作坊邀請本地及國際著名的藝術家與青少年分享藝術及美學心得,也帶領同學們去到香港不同景點參加『現場寫生體驗』。」
賽馬會藝育菁英計劃大師承傳工作坊的可選畫種繁多,從傳統的中國水墨、塑膠彩、水彩、鋼筆、炭筆,還有培養學生興趣的沙畫、氣球藝術、馬賽克藝術等。推廣中國水墨在香港的發展,也是藝育菁英基金會的目標之一,主辦匯聚500幅全球水墨畫精英傑作的「全球水墨大展」將於今年8月舉行。據方黃吉雯介紹,基金會早前也曾組織工作坊中的優異學生去北京交流,專注學習水墨技巧。
藝術之旅 學以致用
18歲的黃杰堃是去年「全港青少年繪畫總決賽」的優勝者之一,參加了今年的俄羅斯交流學習之旅,現就讀浸會大學國際學院一年級(視覺藝術)。談起幾個月前的經歷,他記憶猶新,說道:「莫斯科國立藝術學院以水彩畫聞名,追求很高的像真度,所以我們的水彩課也會多一些,學習畫花和糕點。我們在一周的時間內接受學院老師的特別輔導,也與當地中學同學一起上堂,感受到他們濃厚的學術氛圍。雖然當地是講俄語,需要英文好的學生作翻譯,當翻譯不夠的時候我們也會用身體語言交流,過程輕鬆有趣。」他為嘗試了不同的藝術媒介而感到欣喜,也認為活動使自己開闊了眼界,且可以學以致用,「當我現在做project時剛好也運用到玻璃材料,便想起在俄羅斯學玻璃畫時接觸到的工具。」同時,旅程使他一改對俄羅斯人的嚴肅印象,感受到俄羅斯人的熱情和當地對藝術的支持,同時也希望藝術之旅的時間可以再長一些。
談起參觀時印象深刻的事,他表示是在參觀美術館時見到的大型油畫,由Alexander Andreyevich Ivanov創作的《The Appearance of Christ to the People》,他說:「據導賞員介紹,畫家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完成這幅作品,他對創作非常專注,通過他的一些反覆修改的手稿,看得出他對藝術的認真程度,給了我很大啟發。」原來黃杰堃已經學畫10幾年,最愛畫水彩和素描,他在九龍城區的初賽中並沒有選擇九龍寨城公園的建築,而是以畫怪石的獨特角度入圍決賽,繼而再於中環取景的決賽中脫穎而出。對繪畫有純粹興趣的他未來計劃繼續讀藝術系鑽研技巧,並希望不斷嘗試新的藝術媒介,如有機會成為全職藝術家也是他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