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視野 > 正文

跨產業「創」+「造」 展香港原創設計力量

2017-05-24
■「創」+「造」配對計劃2017籌委會主席傅備斌(左四)、創意創業會會長關志康(左五)、創意香港鄺惠霞(左六)及一眾來賓合照。■「創」+「造」配對計劃2017籌委會主席傅備斌(左四)、創意創業會會長關志康(左五)、創意香港鄺惠霞(左六)及一眾來賓合照。

自從社交平台facebook「轉型」後,由以往的抒發個人感受的地方,到現在成了一個各類型資訊的集中地,一打開facebook,恍如進入了一個資訊爆炸的世界,然而,隨着facebook的「轉型」,亦成了一群本地富有創意的設計達人發揮其「小宇宙」的地方,其中最明顯的類型就是近年冒起了不少富有創意的插畫專頁,不少專頁的粉絲數目可謂數以萬計,十萬以上的亦為數不少,此外,除了插畫作品外,facebook亦成了一些手作達人作售賣自家設計的手作產品的重要平台。

facebook固然成為了不少新晉設計工作者一個與網友分享作品的平台,亦證明了香港仍然有不少有潛質的設計達人。然而,除了在facebook上與粉絲們分享作品外,有沒有想過作品可以與不同公司合作,令自己的作品變成有價的產品,讓大眾認識,繼而成為一盤生意?如今,一個名為跨產業「創」+「造」的計劃,便能讓各位有潛質的設計工作者接觸各大商家,使自己的設計變成能賺錢的商品。

搭建雙方溝通平台

由「創意創業會」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的跨產業「創」+「造」計劃2017早前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今屆配對計劃的內容。今屆跨產業「創」+「造」配對計劃將繼續夥拍香港貿易發展局,於「創業日」展覽活動中,設立跨產業「創」+「造」配對館,展示參與今屆配對計劃的七十五位本地設計工作者的作品,以表現香港原創設計力量,同時協助他們與工商企業作跨產業合作。在場所見,一眾本地設計師各自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品種豐富多元化,包括畫作、手工藝品、飾物、卡通公仔等。本屆籌委員主席傅備斌(Benny)在發佈會上表示:「計劃今年已踏入第七屆,活動一直以來均由『創意創業會』主辦,希望透過計劃讓一班有才華、有創意的設計家透過自身的創意為各大小企業創造機遇,亦為本地創業和商家提供一個配對平台。」據過往經驗,活動除了成功為不少企業和創業家進行配對外,同時亦透過多元化活動,例如專題講座、工作坊等,讓各位設計家提升商務技巧,加深對市場的了解。Benny表示,自計劃開始以來,已成功配對接近二百個個案。

Benny表示今屆活動收到接近一百個申請,每年都會挑選大約三至四成的首次參與計劃的新晉設計工作者,而餘下的則是過往曾參與、覺得計劃有成效而再次參與的。對於選拔準則,Benny表示今年共有七位來自不同行業的評判,各人均是行內的資深人士,包括有設計界、工業貿易處及貿易發展局等,分別從商業及設計的角度評分,務求令評審更加公正。

是次活動的參與者之一施德燕在三年前首次參加該計劃,她本身修讀美術,是2015大中華傑出設計大獎得主,她設計的「QQ不倒翁」大受客戶青睞,對於跨產業「創」+「造」計劃,她表示貿易發展局本身吸納了眾多人才,而該計劃則能讓自己和客戶搭建溝通平台,讓設計工作者們能按部就班,把產品推廣出去,讓更多人認識,再進一步和客戶有洽談的機會,最後到成功和客戶合作,而過程中各設計工作者亦會收到一些建議,從而優化自己的產品。■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