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光熹微,瑪麗娜就起了床,將家中3個孩子和家務事宜安排妥當後,與幾個同鄉一起乘坐出租車,從哈薩克斯坦一個名為雅爾肯特的城市,前往30公里外的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開始一天忙碌的工作。該合作中心位於有「千年驛站」、「百年口岸」之稱的中哈邊境口岸霍爾果斯,橫跨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界河兩岸,是世界上首個跨境自由貿易和投資合作區,也是中國首個「邊境之內、海關之外」的特殊區域。
由於擁有在合作中心工作的證件,瑪麗娜很快就辦完通關手續。「早晨9點上班,下午6點多下班,每人每個單趟也才500堅戈,相當於10元(人民幣,下同)。」趁着辦公室尚未開門,她抓緊時間補了補妝。
「我做翻譯工作,要有好的精神狀態。」得益於曾經在新疆伊犁師範學院留學學習一年中文的經歷,今年5月,瑪麗娜應聘成為合作中心一家名為「中科國際貿易中心」招商部的一名翻譯。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翻譯,一個月工資2,700元,丈夫在合作中心開車幫客商拉貨,每月賺得比我多。我們在雅爾肯特還有一家商舖。」瑪麗娜笑着說,她主要負責和哈薩克斯坦相關部門對接、協調,同時接待一些大客戶團隊,並將自己的熟客介紹到這裡進貨。
千年驛站 匯聚多方民族
和瑪麗娜一樣,在合作中心內每天有數百名來自哈薩克斯坦、中國等國的「譯倌」,除了中文和哈薩克語,不少人還會說流利的俄語、英語等。除了來自哈薩克斯坦的翻譯,也有不少來自中國的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漢族等不同民族的居民也在合作中心做翻譯兼銷售工作。
今年22歲的拉扎提是新疆特克斯縣人,從學校畢業不久便在合作中心找到了一份翻譯兼銷售的工作。「我主要售賣果汁、糖果、餅乾等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食品,客戶主要是中國人。」拉扎提向記者介紹着貨架上的食品,五層的貨架上,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食品琳瑯滿目,不時有顧客進來詢價購買,不少是回頭客。
「雖然我不會俄語,但是我會講哈薩克語、漢語和維吾爾語,都能用得上。」剛接待完一批顧客的拉扎提談着自己的想法,「我在這兒也經常會和外國人,特別是哈薩克斯坦的顧客打交道。雖然接觸並不深,但多少開闊了我的眼界,為自己以後創業作準備。」
百年口岸 集齊數千商戶
目前在總面積5.28平方公里(中方區域為3.43平方公里,哈方區域為1.85平方公里)的中哈合作中心內,經營的商戶總數有逾4,000家,從業人員有6,000多人,免稅店40餘家,每天都有數千人在合作中心旅遊、觀光、考察、購物。
「在這裡,哈薩克語、漢語大部分情況都可以應付過來。」和拉扎提一樣,庫來也是一名來自中國的哈薩克族,在合作中心中方一側名為「絲綢之路哈薩克族美食餐廳」工作的她,是店裡唯一的中國服務員,包括餐廳老闆在內的其他人都來自哈薩克斯坦。
「庫來既懂漢語,又懂哈薩克語,十分有優勢。」餐廳老闆扎普蘭告訴記者,來這裡吃飯的一半是中國人,一半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人,「以後合作區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的人過來,那時我還得僱傭些會講英語的翻譯來照看生意!」■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