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一位老編輯的風範

2017-07-04

戴永夏

我的恩師張蕾教授是著名的文史專家,也是一位雜文作家。2014年春節我去看望他時,他給我講了一個跟一位女編輯交往的故事,令我至今難忘......

那是1956年初春的一天上午,時為山東師範學院(今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青年教師的張蕾正在系裡參加「整風」學習,忽然接到傳達室的電話,說有一位從北京來的女編輯要見他。

放下電話,他立即趕到傳達室,見一位年輕漂亮的女編輯正站在那裡等他。還沒等他開口,這位女編輯就「噗哧」一聲笑了。這一笑倒好,作為陌生人初次見面的拘謹立刻消失了,彼此說話也比較隨便了一些。在去辦公室的路上,張蕾問女編輯剛才笑什麼?她仍微笑蚖﹛G「聽人家介紹你的名字,我原以為是個女同志,想不到,卻原來是......」可能因初次見面,她說話還有所保留,所以話到嘴邊又嚥了回去。張蕾聽了便接茼o的話茬說,「原來是個黑大粗的男人,對吧?」她只是笑笑,沒說什麼。

經過交談,張蕾才知道來者是《大公報》副刊編輯諸靖華,這次專程來山東組約雜文稿。她先到了山東省文聯,省文聯又介紹她到山師找薛綏之(1985年去世)和張蕾兩位先生。

當時,思想文化領域正在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政治氣候還比較寬鬆,雜文創作也出現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氣象。為了繁榮文學創作,批評社會弊端,當時全國各地報刊都拿出較多版面刊登雜文作品;並紛紛派出編輯、記者,到各地聯繫作者,約寫雜文稿件。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大公報》的這位女編輯才到山東來約稿的。 他們來到辦公室,談話便轉入了正題。張蕾當時已是省內有點名氣的雜文家了,在省內外報刊上發表了不少雜文作品。 諸編輯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也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共同的志趣和愛好消除了彼此間的隔閡,所以二人初次見面便無拘無束地談起了文學創作的若干問題,諸如新時代雜文的性質與特點,雜文的政治性和文學性,雜文的語言特點,以及雜文作者的顧慮與恐懼等......談了一會,諸編輯又在張蕾的陪同下,到教工宿舍去拜訪薛綏之先生。

薛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家,時在山東師範學院中文系講授現代文學。教學之餘,他常以「東方一」的筆名,在報紙上發表雜文作品。薛先生不拘小節,生活隨便,工作經常「開夜車」。又因與愛人兩地分居,生活無人照料。他那間僅可容身的平房斗室,經常亂糟糟的。

走在路上,張蕾見諸編輯那娉娉婷婷、文文靜靜、通身透荌甽悅蟢隤獐豸l,就暗自擔心,薛公的「雅舍」她能否進得去、坐得下?果不其然,當薛先生的房門打開後,一股濃重的臊味便衝門而出。張蕾不由得往後退了一步,下意識地瞥了諸編輯一眼,看她有什麼反應。沒想到她卻若無其事地走了進去。進屋之後,只見桌上地下散亂堆放茬多書籍、雜誌;床上的被褥沒有疊,零亂地堆在一起。最刺眼的是床前那個當夜壺用的痰盂,裡面滿是渾濁的「黃湯」,散發出令人窒息的臊味。面對突如其來的女賓,薛先生也有些尷尬。

他趕緊將痰盂往床下塞了塞,順手推了推床上的被褥,騰出了一席床角,讓客人坐下。張蕾則斜倚在牆角一個堆放雜物的破凳子邊上。薛先生轉過身來坐在他那張舊書桌前。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諸編輯談笑自若地跟兩位作者交流思想,談編輯方針和寫作要求,並認真地向他倆約寫稿子。

談完工作,已近中午。諸編輯辭別了薛先生,離開了他那間小屋。路上,張蕾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便想替薛先生作些解釋。而諸編輯卻毫不介意地笑蚖﹛G「這沒有什麼,要不怎麼叫文人吶!她對作者的理解、寬容和尊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薛先生那裡出來後,諸編輯要回下榻的旅館。張蕾怕她回去錯過開飯時間,說不定要餓肚子(那時不像現在這樣到處是飯店,不在食堂吃飯,就幾乎無處找飯吃),便堅持留下她吃午飯。那時,學校為了照顧教職工的生活,在食堂內另開了一個小炒部,在那裡可以炒兩個好一點的菜改善生活。張蕾把諸編輯帶到那裡,炒了兩個菜,又專門為她要了一碗米飯。雖是普通的飯菜,但諸編輯吃得津津有味。二人邊吃邊聊,談得很是愉快......

諸靖華回到北京之後,給張蕾來過兩封信,其中第一封信談了她到山東約稿的感受。她說,當編輯的人,有一個苦惱,就是外出約稿,常常會受到作者的輕慢,甚至有時還要吃白眼。她此次山東之行則不然,感到很溫暖。她深深領受到作者與編輯作為天然盟友的那種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真誠關係......讀了這些熱情洋溢的話,張蕾先生很受感動。

此後,張蕾應約給諸編輯寄去一篇雜文,是談關於兒童教育問題的。然而不久,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右派」運動在全國展開。張先生寄去的稿子沒有發表,彼此的聯繫也從此中斷了。運動開始後,張蕾也因寫了一些雜文而受到批判。他心想,多虧寄去的稿子沒有發表。否則,這又會給他增加一條罪狀。尤其當時《大公報》在全國有很大影響,在上面發表雜文會帶來什麼樣的厄運,實在難以預料!

光陰荏苒,倏忽間已經過去六十個年頭。六十年來,世事滄桑,當年年輕的雜文作者張蕾教授已於2015年2月4日作古;而諸靖華編輯如果健在,也該是耄耋老人了。對於她身上體現出的那種老新聞工作者的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不怕苦、不怕髒的工作作風;對於那種編輯與作者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真誠關係」,張蕾教授生前一直念念不忘。他衷心希望在實現「中國夢」的新征程中,過去的一些優良傳統能進一步發揚光大,也希望新聞界能有更多像諸靖華那樣的敬業編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