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劉大為:筆墨喜賀回歸 廿載藝術交流同路行

2017-07-04
■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 實習記者鄭雲風  攝■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 實習記者鄭雲風 攝

中國美術家協會首次以官方身份來港展覽,主席劉大為表示,97回歸,香港從此走出殖民統治,不僅令祖國領土更加完整,亦讓港人民族自尊、自信心增強,「這正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動因,可以說回歸也是『圓夢』」是故他指,展覽悉數作品在核心精神上,都強調一種「喜慶」的情感,「因為我們的藝術家們,是在用藝術的語言和自己的方式去慶賀這個祖國的大日子,香港的大日子。」

在藝術家與作品的甄選上,大為主席表示,兩會之後美協既已開始針對主題選參展畫家、徵集畫作,茩型D選出在水平、風格上具有代表性的內地及港澳畫家,用當代的藝術語言去敘述時代的氣息。

畫室外尋找「時代」

回歸這20年間,大為主席說,美術界發生最大的變化,就是內地與香港藝術交流機會增加,管道也日益增多,內地藝術家來港展覽,港澳藝術家也有更多機會赴內地參展:「其實不僅是舉辦展覽,像全國美展這樣的大型活動,從第九屆開始出現多位參展的港澳藝術家,還有像我們中國美協組織的藝術理論研討會、采風等活動,都有港澳美協會員的身影。」而在此交流過程中,兩地畫家在相互了解的同時,亦互相切磋成長。

回歸20載,為訴香江情,大為主席今次特別創作彩墨畫作《東方之珠》,一葉「張保仔號」紅帆船,乘茩誚翮楞B,在維港岸景的映照下破浪而來,仿若穿過百年古今。雖是一紙畫作,卻說盡歷史滄桑。

「這次畫作中題材有的描繪馬灣漁村、東平洲這樣的傳統民居和自然小景,也有的呈現極具本地特色的文化特產」,劉大為主席透露,是次的參展畫作除藝術家既有創作,更有不少是針對主題進行的采風寫生的新創作。他指藝術應關注歷史,要讓人從藝術品中可聆聽時代的聲音。「藝術家創作的唯一源泉就是社會生活,我們了解歷史很多是透過藝術品的展示,所以藝術是『歷史』和『當下』的記載,有文字記載,也有形象記載、聲音的記載,這就是藝術,讓我們能了解每個時代的不同精神。」

在他看來,用畫筆去表現時代,是每個藝術家肩負的責任,而要表現時代生活、讓作品更有說服力,則必要在創作中投放真情實感,是故「採風」是劉大為一直提倡的創作路徑,他說藝術家若關在自家畫室,必然會脫離生活,「你的作品一定是蒼白無力的」。「所以中國美協在座談會後有組織、成規模地策劃一系列美術家寫生采風創作活動,並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組織百餘位藝術家分批到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等地采風寫生。」此外,劉大為亦親自帶美協會員「下基層」采風,在畫室之外找時代的景色人情。

香港,中國藝術的世界平台

大為主席指出,通過出國采風,藝術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了切身的所觀所感,而用水墨語言去描繪異國風土,也是中國藝術向國際舞台邁步的新視角,「也可以看成是『絲路精神』的一種傳承。」他續指,香港作為國際藝術文化的樞紐,也是讓世界看到中國的窗口。在香港用藝術講述出回歸20年這個歷史性變化的時刻有特殊的意義,是民族和時代賦予藝術家的職責。在他看來,多樣藝術形式匯集的香港,是中國藝術向外學習,吸收借鑒的重要場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