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維東創作《雨後納倫河》參展。
中國畫學會秘書長鄧維東的參展作品則為水墨山水畫《雨後納倫河》,曾於新疆學習、工作、生活幾十年,而吉爾吉斯與新疆接壤,地貌特徵和民族特色都與新疆相似,故這樣的題材對他來說分外親切。「每個地域的山水都具有不同的特色,新疆的雪山和高峰眾多,山水雄渾、大氣而蒼茫,厚實度突出,從山水的語言上來講是最為豐富的。」他說。
從1999年開始,鄧維東每隔兩三年便會來港參展,而在早前的「中國畫.畫中國--走進香港」活動中,他也曾以水墨描繪過維港美景,「從畫家的角度來講,我對香港回歸20年、一國兩制、愛國愛港深有體會,也感受到香港市政市貌的變化和民心的凝聚。香港和內地同根同源、文化相通,每次來港我都受到美術同行的熱情接待,也見到民眾對中華藝術的認同和欣賞。」
鄧維東認為中國畫具有時代性,進入近現代社會以來,科技發展、社會進步、民族融合、信息量增多等時代特徵與世界同步,這些特徵也從藝術家的作品中的建設性、科技性等方面體現。「另外,現代交通的便捷使畫家們更易去各國寫生,不再局限於參考圖片創作,以我為例,我至少畫過40個國家,這種豐富的內容和信息量便是時代對畫家作品的烙印,作品更具真情實感。習總書記曾提出『文化自信』,我認為中國傳統水墨畫應該最具有自信,因為千年來的審美趣味和哲學思想都體現在作品裡,如何繼承傳統再創新,是作為一個畫家的終身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