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增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中率先撥出的36億元,將用於改善中小學班師比,及每年資助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生3萬元。
有準教師相信這是一個好開始,成為整體教師行業的曙光,惟擔心有關政策主要在於幫助合約教師轉常額,新入職或剛畢業的新人或未能受惠。有自資學生則讚揚當局推出直接資助其學費,相信有助減輕財政負擔,改善甫畢業便要背上多達20萬元「學債」的情況。
教育大學小學教育──數學課程應屆畢業生李小姐坦言,對能獲聘為常額教師並不抱期望,「常額教席太少,而每年畢業生太多,未入行都已從師兄、師姐口中聽過搵工艱難。」不少師訓畢業生都會先於合約教師一職上打拚數年,所以自己亦早有心理準備。
新人憂僅合約師受惠
李小姐最近獲一所小學聘為合約教師,聽聞政府有意改善中小學班師比情況時表示歡迎,並形容政策有助整體教師行業發展,自己亦在教師路上看見一絲曙光。
不過,她憂慮,目前在教育界已積累一班富經驗的合約教師,班師比改善所增加的教席,將在於幫助他們轉為常額,擔心新政策對新入行的教師而言,未必會有即時幫助。
恒生管理學院企業管治課程三年級生羅卓傑對3萬元直接資助消息表示高興,若政策能在9月落實推行,他將有機會在最後一年「趕尾班車」受惠。他目前一年繳交約7萬多元學費,如今政府能資助近半自是好事,「這筆資助可能有助我增值自己,例如報讀外語課程」,同時亦有助減輕家庭財政負擔。
自資生喜獲資助「減債」
羅卓傑在自資同學中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父母有能力支付4年學費,但他強調「借足4年錢讀書」的同學並不罕見,「目前畢業生的薪酬中位數大約只有1.3萬元,學生一畢業便背負近20萬元『學債』,壓力是可想而知」,相信政府的資助對有需要學生而言是一大喜訊。
倘有關撥款可於月內獲立法會通過,將有望於9月新學年落實推行。
羅卓傑表示,資助當然是愈快愈好,長遠而言則期望政府考慮進一步加大資助額,拉近與資助學士課程的差距。■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