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豆棚閒話:夏日良伴竹夫人

2017-07-22

■ 青絲

多年前回到祖籍湖南鄉下,見很多人家堂屋的牆上,都掛有一個竹籠。有些竹籠呈長條形,有些則像是花生的莢果,兩頭大,中間收小,呈串珠狀,一端有蓋,可以開啟。竹籠的篾皮都已呈熟銅色,散發出經長期摸弄形成的圓潤光澤。起初我以為是拿到水溝或河塘裡戽魚的工具,但是看竹籠的網眼,又孔大而疏,根本無法把魚困在籠裡。我好奇地問了熟識的鄉親,方知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竹夫人。

竹夫人是一種傳統納涼消暑器具,類似於今天的抱枕。古時文人喜歡以物擬人,常藉器物的功能、形態作一些倫理性的解說和昇華,賦予器物人格化。被置於涼床或草蓆上的竹抱枕,可以搭臂靠背,休息小憩,與人日夕肌膚相親,猶如受到寵愛的內嬖,於是「竹夫人」、「竹姬」、「青奴」就成了廣為流傳的謔稱。元末詩人楊維楨還作有《竹夫人傳》:「夫人,竹氏,名茹,字珍瓏,自號抱節君......巧慧其中,玲瓏空洞無他腸。又善滑稽圓轉,雖與人狎,其情邈,亦如木偶氏。誚夫人者無螽斯分,而善之者,則無內荒長舌之禍也......」把竹夫人擬人化和道德化,讚其腹無城府,不包藏禍心,與人雖然親密,卻又保持本分,也不會人前人後搬弄是非,道人長短,以一種幽默的文風,道出了使用者的各種愉悅體驗。

竹夫人有固定的尺寸,長約一米,逕圍一抱。用上好的青竹,削去節疤,打磨平整,剖成薄而狹長的竹篾,厚度也有講究,若是太薄,枕靠時受力易折斷,太厚則缺乏柔韌性,舒適度變差。竹篾一定要帶有竹青,編織成長籠狀,留出的孔眼很大,枕靠起來不僅清涼消汗,使用久了,竹青被肌膚上的油汗滲入,即形成了蘊厚的包漿層,竹皮的顏色也會轉變成深黃或琥珀色,質感極顯厚重,古雅而美觀。古人為了取得更為涼爽的使用效果,還經常用繩子把竹夫人懸繫到井裡,用沁涼的井水浸泡,至夜取出,憩臂休膝,清爽宜人。或者利用竹夫人四面有孔眼的形態,把梔子花、茉莉、艾草、薄荷葉之類的鮮花香草納入籠中,香氣隨風飄散,有驅趕蚊蚋、清神怡情的效果,成為人們的芬芳臥具。宋代,竹夫人在文人當中非常流行,很多詩文都提到過這種消暑用具。蘇軾有詩:「寄語庵前抱節君,與君到處合相親」,「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賦予了竹夫人高尚的品德,同時也標榜自己是竹夫人的忠實用戶。陳師道也有詩:「復作無事飲,醉臥擁青奴。」把自己喝醉以後,懷抱竹夫人、酣暢而眠的情狀,很形象地描寫了出來。陸游詩曰:「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由這些貫注了日常生活美學的詩句,人們彷彿觸摸到了距離久遠的年代。

《紅樓夢》裡,薛寶釵出過一個關於竹夫人的謎語:「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去,恩愛夫妻不到冬。」竹夫人被與夫妻聯繫到一起,喻其與人親密。遇到婚慶,竹夫人也是必備的祥符,象徵子孫世代相繼,延綿不絕。《清稗類鈔》載有一事:乾隆有一次巡遊天寧寺,地方官員報稱寺內某僧不循法度,有不規矩行為。乾隆召僧人來問:「你有幾個妻子?」答曰:「有兩妻,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乾隆大笑,遂置之不問。這段稗官野史雖然未必可信,但竹夫人帶有兩性隱喻,又於清代各階層人士中廣為流行,是確鑿無疑的。

現代人的生活便利,無須再借助竹夫人納涼,從生活一線隱退下來的竹夫人,已成為了鑲嵌在民俗風景裡的一段記憶,以及緬懷舊時生活的直觀樣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