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鳴
當初,要為專欄起個欄名時,頗費思慮,因平生最怕起名字。翻書、查字典,都無心水。忽然看到書山一部書:《字裡行間》。好!就將它搬過來,反正欄裡文字,多和讀書有關。
塗此文章時,翻出這部書,余斌著,南京大學出版社,二零零七年十月版。買之已十年了,紙已泛黃。猶憶當初購進,只因內有《色.戒考》、《槳聲燈影》、《給〈海上花〉算命》等喜看的題目。這是部內容頗為龐雜的書,有書評,有隨筆,有論文等,余斌賦名《字裡行間》,是有其意的:
「若要勉強賦予這些雜亂的文字以『同一性』,我只好說它們都與讀書有關,有時是功利地讀,有時是無所求地讀。不拘怎樣讀,總是自以為讀出了字裡行間的東西,最有快感。」
我讀書亦雜,什麼也看,一頭栽進「字裡行間」,自以為讀出其意來,於是塗鴉成篇,其實也沒讀出、寫出什麼「大道理」,只是得出了「快感」。有「快感」就萬事足了;是人生一大快樂。
《字裡行間》的英文名是《Between the Lines》,余斌說:「英文裡有between the lines一語,沒專門記就記下了,就因翻成中文是『字裡行間』的意思,無端地喜歡。其實有的書並無字裡行間可言,有的書字裡行間意蘊無限又未必讀得出來。」
不錯,同是一篇文章,每個讀者都會讀出不同的意蘊來。我曾問一學生喜讀什麼書,有哪篇作品是印象深刻的。他說:「《藥》,魯迅的《藥》。」我眼睛一亮,問喜歡《藥》什麼。他說:「反封建反愚昧。」我問還有什麼,他便答不出什麼了,只說好看。
我問:「小說中有『夏瑜』一人,意指何人?」他答不出,我告之是「秋瑾」時,他哦一聲,似有所悟。當然,在一些文章分析家眼裡,《藥》的文字、結構,甚至象徵意義,他們都會看出有什麼「意蘊」。
書中的〈槳聲燈影〉是篇好文章。在現時大學國文課本裡,就收有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我不明白,這篇散文我在小學時已讀了,老師還介紹看俞平伯的同名作品,說是兩人的比拚之作。想不到現時的大學生才讀!
余斌縷述朱自清、俞平伯的同名之作,細細分析兩者之意,「朱自清偏於紀事寫景,遊河的過程,舟中岸上的景致,娓娓道來,交代的清清楚楚;......俞平伯則偏於述感說理,最用力處在於捕捉到秦淮河上的豔異的氣氛」,方塊文字,堆砌起來便各有不同的景象和風致,這些,都要我們從字裡行間細細發掘出來。
《給〈海上花〉算命》中的「海上花」,指的是晚清韓子雲的《海上花列傳》,余斌文首卻評起侯孝賢改自小說的電影《海上花》來,在戛納電影節鎩羽而歸;余斌的評語頗得我心:「落榜的原因,是故事頭緒太多,人物太眾,......(洋評委)見片子裡那些人物穿了差不多的服裝你方唱罷我登場,只怕是要分出個張三李四都困難,整個片子看下來,不弄得一頭霧水才是怪事。」
限於篇幅,此書多篇文章可讀,值得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