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建築外觀與心理影響

2017-08-12

■ 葉 輝

科林.埃拉爾德(Colin Ellard)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研究設計對世人的心理影響,他在研討會上有此說法:「技術為我們呈現原本無法獲得的更深層次的信息,當被問及自身壓力時,大多都會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當研究者去檢測他們的生理狀態,就會發現,他們的口頭回答掩蓋事實;問題在於,那是人的生理狀態對其自身健康產生若干影響。」對他們生理狀態的深入研究有助於了解城市設計如何影響居於其間者的身體。

埃拉爾德一項長期發現,建築外觀對世人的影響很巨大,如果外觀複雜而有趣,對人們的影響就是正面的;如果外觀簡單,甚至單調,那麼,對人們的影響就是負面的;比如根據手環數據及實時情緒調查,當埃拉爾德帶茪@群被測試者經過下曼哈頓全食超市(Whole Foods),超市位於長長的灰色玻璃一側,被測試者的生理反應及情緒狀態都呈現顯著的低落;測試者甚至加快步伐,就好像想要盡快逃離此塊毫無生氣的地方一樣;而當測試者走到一片餐廳店舖林立的地帶,檢測信息立刻就好轉起來;測試者表示,他們感到身體活力及心理參與度俱大幅提升。

作家、城市研究專家查理斯.蒙哥馬利(Charles Montgomery)與埃拉爾德合作進行曼哈頓研究項目,蒙哥馬利將以上實驗歸為「正在崛起的街道心理學災難」;在《快樂城市》(Happy City)一書中,蒙哥馬利提出警告:「當郊區零售商逐漸佔領城市中心區,愈來愈多的精品小店、夫妻舖子被空蕩、冰冷的空間取代,此等空間正在快速剝奪城市街道的生機與活力。」

另一項常被複製應用的發現,就是易接近森林或公園等綠地的居住環境,能夠消解城市生活的壓力;溫哥華在此方面就做得很好,而城市也一直在各項調查中被評為人們最想居住的城市之一;溫哥華的中心城區建築政策保證,城市居民能欣賞到足夠的北部與西部山巒、森林以及大海美景;除了能讓居民感到舒適愜意,綠地還能夠提升居於其中的健康水平。

話說2008年一項英國人口調查顯示,經濟不平等遠比居住環境有否宜人的綠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為低,雖然經濟不平等會增加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群,他們更易於罹患循環系統疾病。

當中原因是什麼呢?有一理論認為,自然環境的視覺複雜性有心靈撫慰作用;那與埃拉爾德的曼哈頓商業區研究結果相符,也與2013年於冰島的一項虛擬真實實驗結果一致--在實驗中,參與者觀察各種的住宅街區,結果顯示,建築風格最多元化的街區,能令實驗參與者感到心理上參與感的增強。

至於另一項今年發佈的虛擬現實研究報告得出這樣的結論:比起方正的房間,大多數實驗參與者更喜歡留在邊緣有弧度、線條柔和的房間--然而相當一部分實驗參與者為設計系學生,卻更喜歡方正的空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