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專題 > 正文

日本在巴黎和會上提「種族平等」議案

2017-08-28
■徐國琦教授■徐國琦教授

「種族平等」提案幾遭挫敗的事實,清楚地告訴日本人,無論日本如何強大成功,白種人還是視其為二等國家,不願與日本平起平坐。列強在巴黎和會拒絕接受日本提出的「種族平等」提議,這在相當大程度上為日本在上世紀30年代用戰爭手段同西方分庭抗禮是密切相關的。1933年日本戲劇性地宣佈退出國聯,日本駐國際聯盟代表明確表示,1919年列強拒絕接受日本的「種族平等」提案,明顯意味着西方對日本的侮辱和打壓,日本退出國聯就是對這一打壓的正式反應。日本天皇也在1946年宣稱,大東亞戰爭的根本原因源於巴黎和會。日本在巴黎和會中種族問題提案的挫敗,促成了日本意識到它要自己動手重整新的國際秩序,並最終導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

徐國琦認為亞洲和一戰之間的密切關係是亞洲史乃至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說,亞洲的參戰才使歐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戰」,並改變了這場戰爭對於亞洲和世界的意義和影響,並且為戰後和平會議及新興的世界秩序注入了新內容和新視角。換言之,對亞洲而言,20世紀是從第一次大戰開始的。換句話說,歐戰把亞洲變成世界史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把歐戰世界化了。

問:華工出國的大歷史框架下,中國與日本的關係呈現何種樣貌?是否完全崩解了?

答:其實,當時的中日關係未有崩解。甲午戰爭之後,中國人非但不討厭日本,反而大批人去日本學習;日俄戰爭結束之後,包括中國人在內,很多亞洲人都欣喜莫名。甚至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期間,日本三次提出「種族平等」,也得到了中國的支持。

一戰之後,應對亞洲的情形,大家一致認為要有新亞洲主義。這就有了孫中山1923年在日本發表了大亞洲主義的演說。中日即便政治關係不好,也還有共同利益,有經濟關係、文化關係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時,中國人原本抵制日貨,但是也踴躍捐款。從事歷史研究,不能夠踩點單一化看問題,而應當從大的歷史框架去審視歷史脈絡;更不能夠簡單進行價值判斷。

我研究華工這個專題二十餘年,深切感受到一戰華工課題還有許多該做的,還有很多空白。在一戰百年之際,我們需要搶救我們的歷史,我覺得中國今天更需要設立一戰華工研究中心,當然,更要深化我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研究和認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