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專題 > 正文

推「皇馬式」青訓 莫景瀧冀足球重回眾人腳下

2017-07-03
■夢想基金會創辦人莫景瀧,希望將皇馬足球的核心及模式帶來香港。鄭雲風 攝■夢想基金會創辦人莫景瀧,希望將皇馬足球的核心及模式帶來香港。鄭雲風 攝

有云「足球是世界的共同語言」,不論貧富、種族、階級,都能在球場上互相較量,享受踢足球的樂趣。可惜,在香港發展足球,仍然逃不出「精英化」的魔咒,資源往往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忽略團體合作,不再是「眾人的足球」。莫景瀧藉一次觀察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皇馬)的訓練,深受啓發,回港後決心推行「皇馬式」的青年訓練,傳遞團體比個人重要的想法,希望足球再次成為大家的語言。他強調體育界要放下身段才是出路,同時毅然放下家族生意的他,淡言願作無名英雄,「在我眼中,小朋友的改變才是最大動力。」投身青年工作17年了,莫景瀧直指香港很多人舉辦活動的能力很強,但真正幫助到青年人的計劃不多,若將「做場面」的經費抽出百分之五用在青年工作上,香港青年就有希望啦!■採訪: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鄭雲風

適值星期天,烈陽卻沒有休假。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已持續近一星期。萬里晴空下的行人道,熱力仿似從地面傳至身上。記者走進一間國際學校,乘搭電梯直上天台,到達相約莫景瀧的戶外足球場。雖然離開地面,悶熱的感覺絲毫不減,但無阻一班小孩繼續練習,在翠綠的草地上揮灑汗水。莫景瀧穿上淺灰色運動鞋,踏着輕快的腳步,沿着足球場旁的跑道走進一旁休憩處。一身運動裝的他微微笑着說,每逢星期天都是家庭日,愛與家人外出運動,近日他的兒子忙於準備考試,才沒有參加今天的足球訓練。

自2015年起,莫景瀧成立的夢想基金會與皇家馬德里基金會合作,在香港推行足球和籃球的青年訓練,是首個籃足球聯辦城市。短短兩年間,基金會已服務了156間學校、達3,000多名學生,至今訓練班已開辦到第七期,現時主要和地區慈善機構合作推廣,例如香港遊樂場協會、香港籃球總會、青年中心服務機構及學校。莫景瀧指出國際球會甚少安排直屬教練到其他地方,形容合作是「親生仔形式」,希望為香港帶來「皇馬式」訓練,教授小朋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互相尊重、建立個人價值等。

外國教練較少指罵

莫景瀧指向球場一位默默佈置訓練場地的教練,笑說他們不論什麼出身,都樂於親自收拾、佈置場地。學員聽不懂英語,教練亦從不介意,反而會耐心地解釋,「他們沒有身段或階段觀念,視學員為自己兒子。是有家庭愛心的教學,不是一個技術傳授的關係。」球場上的訓練如火如荼,唯獨少了一種熟悉的聲音-哨子。莫景瀧說外國教練很少吹哨子,或者需要大聲呼叫學員,當有學員表現不理想,外國教練會親自示範,好像「捉手仔」地指導他們怎樣做好,而不只是口述,因此訓練比較清晰和仔細。另外,他表示外國教練很少指罵學員,並非不着緊,只是希望教他們解決問題,才是開心的足球。「施丹會否經常在球場罵人?」

談到兩地訓練的方法,莫景瀧不禁提高聲線,直言有「好大的分別」。他表示,皇馬訓練重視群體合作,香港訓練重視個人技術。皇馬球員訓練時會多留意隊友反應、說話,在溝通方面很強,「因為一場球賽可能會有一千句話,有500句來自隊友,有500句來自對方球隊,大家的反應、默契都是從團體訓練出來。」他看到有些學員球技好,或許會驕傲、不懂照顧身邊的人,體育能教導他們除了自己做好,同時要令身邊的人做好。他說香港球壇與教育相似,實行精英化,將資源集中在一小群人中,但足球的理念是吸引更多人參與,或是家庭共聚天倫的活動。他表示皇馬多年奪冠,球員着重團體精神,不會介意「誰行先誰行後」,「你看到冰島、李斯特城,一些不是強隊往往可以有機會夢想拿到冠軍,而那已不是夢想。不是南美國家的個人技術就有優勢,反而現在是愈來愈重視一個團體,或一個整體發揮。」未來香港應該關注體育的發展模式,到底是集中資源在一小群人,還是令更多人享受或者繼續發展足球?相信他的答案顯而易見。

「大哨」訪港不收酬勞

皇馬基金會推出不同的青年訓練,剛開始時視之為短期的慈善活動,經過兩年努力耕耘,現時訓練班最長可達一個月,若學員有經濟困難,不論球衣還是學費都是免費。部分出身中產家庭的學員,則需付上每堂100元至150元,以補貼場地支出。莫景瀧說本港場地有限,一般申請政府場地成功機會低,惟有申請國際學校的場地,但對方本身是盈利機構,會先租借給商業機構,再考慮給慈善機構,而且所費不菲,他慨嘆以慈善機構身份舉辦足球活動是十分困難。對於場地選擇不多,他直言「有什麼(場)訂什麼」,希望降低成本令更多人受惠,達到全民參與。莫景瀧說外國人用「好玩」、「學到很多」、「好享受」來推廣運動,雖然他們資源有限,但成功關鍵是無私,而不是用賺錢心態,指出這是沒有老闆、沒有球會、沒有矛盾的文化。他強調喜歡那件事才會做得好,若是透過強迫,令自己很辛苦做那件事,效果未必好。

當年邀請皇家馬德里基金會困難重重,最終擊敗日本和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取得合作機會。莫景瀧一臉認真地說,成功秘訣是「用熱愛足球的心」,這句話雖然很俗,但不能第二次騙人。「論財力,我們很渺小,但每一日我們都很想改變,或帶來好東西,始終有人知。」他指出皇馬是非政府組織(NGO),不是為了賺錢,否則一定會選擇內地的大公司,而今次皇馬為香港舉辦青年訓練,亦只是收取友情價。於5月下旬,前巴西球星朗拿度(大哨)到來香港,參加慈善探訪皇馬基金會的活動。莫景瀧表示這名球王的到訪是義務的,除了支付機票、酒店及食宿外,沒有額外支薪,他認為推動體育時,最好不要抱住賺錢的態度去發展,而是尋求穩定發展的方法。

應給機會弱者成長

皇家馬德里基金會每次都會派四名教練到港,足球與籃球教練各半。除了訓練本地學生,亦會培訓本地教練,讓他們接觸國際訓練風格,並延續皇馬的訓練方式。莫景瀧指向球場說,這些本地教練經過皇馬式訓練後,留下來義務訓練學生。談及訓練班最深刻的學員,他提到一位體型較弱、性格內向的男孩,很多人都認為該男孩不是「踢足球的材料」,亦不善於與人溝通,難以投入重視群體活動的足球。怎料這名男孩經過日復日的成長,克服困難,一步步拉近與其他學員的距離,現時絕對具備條件與有天分的學員訓練和比賽。他認為給機會予較弱小的人,讓他們拉近水平,甚至超越其他人,才是「足球可愛之處」。

由成立夢想基金會,直到引入皇馬訓練方式,莫景瀧指出契機是在四年前,帶一位小朋友前往西班牙參加皇馬訓練的經驗。他發現香港的訓練落後,而同行的小朋友由原本不太合群,到短時間內能與不同的人交朋友,令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青年工作,對小孩幫助深遠,才決心引入皇馬訓練模式。去年基金會亦舉辦西班牙訓練團,希望讓學員感受頂尖訓練,並學習生命價值觀。他憶述去年有一位皇馬教練臨時更改行程,為的是向這班到達西班牙的學員傳遞一句話:「你們好幸運在皇馬訓練,西班牙有很多優秀球員也未能踏上這一個草地,你們好好去珍惜,把握學習」。莫景瀧解釋,小朋友需要提醒,否則只會視訓練作玩樂。這名教練與學生只有數面之緣,仍願意作無私之舉,傳遞信息,莫景瀧不禁苦笑「在香港比較難(看到)」。

南華降班帶來啟示

一代香港球壇傳奇南華降班甲組,集中青訓,不少球迷大感可惜,甚至對香港球壇的未來憂心忡忡。莫景瀧卻認為,南華降班是一個啟示,提醒足總和不同球隊尋求共識,改變現況。相信南華的決定是經過審慎考慮,現時降班已塵埃落定,不應再討論,反而須思考怎令它重上港超聯。他指現今不少參加港超聯的球會都「打外援」(以外援為主力),不禁笑着說:「這叫國際賽,不是本地賽。」他認為香港體育界首先要「放下身段」,外國教練願意放下階級觀念,為了小朋友學得更好,甘心成為助教。輩分觀念是中國人傳統,並不是有問題,但希望教練在體育方面有所改變,願意放下身段。

推動本港體育青訓兩年多,莫景瀧感慨萬千,他輕輕地總結:「別人對足球純真......」他頓一頓,「香港複雜了少許。」訪問完畢,他與記者揮手告別,一轉身,離開陰涼的休憩處,又匆匆重回熱浪炙人的足球場,與教練討論之後的課程安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