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主要央行在貨幣政策上作出了一定變化,該轉變除了影響利率及股市外,對外匯市場也有重大影響。美國聯儲局及英倫銀行先後把利率降至接近零水平,歐洲及日本央行更實行負利率政策,主要央行的總資產負債表規模亦從當時不足五萬億美元升到今天超過十萬億美元,增加了超過一倍。然而,經過近9年的復甦以後,環球經濟狀況持續改善,企業盈利提升亦開始慢慢出現了改變。從2017年開始,各主要央行均有提出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方向,當中美國更早在2015年第四季開始加息,並剛宣佈「縮表」,貨幣政策的逆轉及各主要央行的政策差異化將為外匯走勢帶來重大的影響。
美元:「縮表」或反高潮
美國經濟反彈趨勢持續。失業率降至2001年來最低水平的同時,平均時薪增長整體也高於市場預期,反映勞工市場已全面復甦,帶動零售銷售增長。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二季,標普500超過70%公司盈利優於預期。聯儲局公佈議息結果則一如預期維持利率不變,並宣佈從10月開始縮減其規模達4.5萬億美元資產的安排,每月減幅為最多100億美元。其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委員對利率預測的中位數則顯示12月有加息可能;2018年的加息次數則仍然可能是三次。市場預期美國經濟將溫和增長,已反映於美元匯率之上。近期市場轉向關注美國本土的政治問題,以及特朗普推行其經濟政策的進程,使美元面對沉重調整壓力,年初至今錄得近一成跌幅,聯儲局官員對於2019年的利率預測,則由原先的2.9%降至2.7%。長期均衡預測也由3%降為2.8%,由於美息對其他央行的息差預期有機會收窄,美元料續反覆偏淡,美元指數或會下試88.5(2014年低點至2017年高點0.618黃金比率支持水平)。
歐元:退市料構支持
歐元區經濟持續改善,8月消費物價指數終值報1.5%符合預期。最新Markit製造業及服務業指數分別報57.4及54.9,該兩項數據更一直從2014年起處於擴張水平區間。第二季歐元區經濟增長2.2%,6月失業率降至9.1%,是2009年以來的低水平,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將於10月開始討論退市計劃,因而對歐元構成支持。由於歐元兌美元年初至今已上升約15%,或引起歐央行擔憂,或於現水平先行整固,待數據配合及德國大選後才有所突破。
英鎊:隨通脹展強勢
早前英倫銀行舉行央行會議,以7:2的比例維持利率不變。支持加息的官員人數與上月相同。鑑於近月的通脹數據均高於央行2%的目標,有成員因此認為未來有機會加息及縮減刺激政策,導致英鎊急升,曾經上升超過3%。事實上,英國的「脫歐」談判仍在進行中,通脹升溫是由於去年「脫歐」後英鎊急跌所致,是否能持續仍待觀察。英倫銀行行長卡尼表示,未來加息幅度將會有限且循序漸進,導致匯價從高位回落。從數據看,個人消費信心指數仍然疲弱,私人投資仍處低位,加息速度的快慢仍有待觀察未來數據的表現。不過基於卡尼對通脹的擔憂,並表示隨着英國經濟將從歐盟轉為更多倚賴其他市場,預期通脹壓力可能會更加持久。市場仍把焦點放在消費物價通脹數據之上,短線或有機會挑戰1.3790水平(2016年6月高位及2016年9月低位反彈0.618黃金比率支持水平)。
日圓:轉機一等再等
日本央行在7月的會議上,維持主要短期利率於-0.1%,購買資產規模保持不變,維持10年期債息於零水平,卻再次把2%通脹的目標時間延至2019年。該行亦於9月繼續維持利率及政策不變。7月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增長0.4%,仍處於近年的低水平,食品價格漲幅及住房成本繼續令市場失望,與美國息差有機會進一步擴大。加上市場樂觀情緒升溫,環球股市屢創新高,均令日圓受壓。市場亦傳聞安倍政府在近日民望反彈下或提前於10月29日大選,圓匯因而下試兩個月低位,阻力或在第二季度高點114.68水平附近。 ■中銀香港高級投資產品顧問 何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