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獨家風景】亂世中的愛情

2017-10-05

呂書練

澳門國際音樂節向來重視歌劇表演,去年由重量級的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作品《杜蘭朵》拉開序幕,今年適逢較普契尼稍後出道的作曲家翁貝托.佐丹奴(Umberto Menotti Maria Giordano)誕辰一百五十周年,意大利都靈皇家歌劇院特別製作了他的四幕歌劇《安德烈.謝尼爾》,作為本屆音樂節的開幕演出。

兩劇皆以愛情為主題,但《杜蘭朵》因為以中國古代傳說為題材,尤其用上中國江南小調《茉莉花》曲子作為主旋律,既富於異國情調,對東方觀眾來說,也多了親切感,劇情呈現和曲調更引人入勝。今年的《安德烈.謝尼爾》則取材於現實生活,講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一對男女跨越階級和超越生死的愛,其戲劇張力並不亞於《杜蘭朵》。

劇情講充滿熱血的愛國詩人謝尼爾到伯爵夫人家作客,並受邀即興賦詩,隱晦地嘲笑貴族對低下階級的冷漠,得罪了貴族,卻受到伯爵夫人女兒瑪達蓮娜的暗自欽慕。五年後,謝尼爾因詩作長期批評貴族和統治階級而受迫害,在逃亡中再遇瑪達蓮娜,兩人互訴衷情和發山盟海誓。但謝尼爾最終被捕,癡情的瑪達蓮娜為救情人,先提議將身體獻給一直暗戀自己的僕人兼看守者傑拉德,他雖受感動而欲營救詩人,謝尼爾還是被判了死刑。勇敢的瑪達蓮娜於是賄賂獄卒而喬裝女死囚進入獄中,和謝尼爾共赴斷頭台。

這是佐丹奴最著名的歌劇作品,於1896年3月28日在米蘭斯卡拉劇院首演大獲成功,其創作風格也帶有時代的烙印,具鮮明的真實主義(Verismo)風格。所以,舞台上也呈現了大革命時期不同階層人物的真實面貌和躁動情緒,並以音樂表達其心聲。像第三幕有一位老婦人拖着僅存的孫子過來,說這是家族最後一位成員,要把他交給國家,為革命而戰。

全劇結構簡潔,情節緊湊明快,既表現了愛情的偉大,也道出亂世中個人幸福的渺小。劇中多首詠嘆調扣人心弦,男女高音的演唱技巧也發揮得淋漓盡致。像第二幕的男女主角對唱的《美好的時光》和第四幕共赴黃泉的二重唱《靠近你,我的心神安穩》,以及第三幕第二男主角傑拉德的《國家的敵人》和女主角《媽媽過世了》等,從詞意、詩意和感情投入都感人至深,令這齣寫實風格的歌劇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