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岡仁波齊》拍攝歷經了一年時間,行程超過2,500多公里,劇組此次非常的幸運,只在普拉村就找齊了預設的角色:一個70、80歲的老人、一個孕婦、一個屠夫、一個7、8歲的孩子和他的父母、一個16、17歲青春期的小伙子,一個50來歲的中年人,成熟穩健的隊伍掌舵者。而於這些村民來說,他們的幸運在於有了前往心目中的神山朝聖的機會。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影片在上映後,也有觀眾對於11人此行究竟是真正的朝聖?還是演出來的電影情節?產生了興趣和討論。且看演員們是怎麼說。
尼瑪扎堆說,一開始的時候,面對鏡頭大家都有些害羞和尷尬,有些地方還來回重拍過幾次。後來慢慢就好了,因為心裡想着去朝聖,而朝聖的心是演不出來的。
扎扎不喜歡看電影裡的自己,她覺得太醜了,同時也坦言,一路上很辛苦。但是我們回看電影裡扎扎的表現,一次一次的俯身、磕長頭眼神都是那麼堅定。
由於先天殘疾和生病,江措旺堆家庭情況並不好,所以對於此次能前往岡仁波齊朝聖,他內心充滿了感激,朝聖歸來不再殺生便是他對於信仰的敬重。
當然,電影裡也有設計出來的情節:電影中,尼瑪扎堆的叔叔楊培在朝聖途中去世,並且進行了天葬,就是設計出來的。現實中,楊培朝聖回來後,依舊過着和原先一樣的生活。
於創作方和劇組而言,《岡仁波齊》取得了票房的成功和良好的口碑;於這些演員而言,他們完成了前往神山朝聖的夙願,儘管他們中甚至有人至今還沒有看過完整的電影,但正如尼瑪扎堆所講:「這本來就是我們的朝聖之路,朝聖之心是演不出來的。」也正如那句貫穿電影始終的話「我們唸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