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慶版本的《新安縣志》,經過仔細編校審定之後,由香港中華書局重刊發行。日前,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舉辦了有關《新安縣志》重新發行的學術研討會,並以這一巨著的刊行為契機,討論大灣區建設與香港未來的相互關係和影響。可以說,在日漸複雜的香港社會文化和政治環境中,《新安縣志》的重新發行能夠對紛亂的歷史觀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匯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在歷史上乃是由廣東新安縣管轄。這一事實乃是從歷史角度詮釋本港與祖國不可分割的重要淵源。《新安縣志》是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其內容是對歷史的客觀記錄。在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歷史與現實的對話能夠讓我們更加充分體會到香港的現狀和未來走向。常言道,走對路,才會有出路。
出版是回顧歷史事實
在這次研討會上,負責校對《新安縣志》的香港天地圖書總編輯、城大中文及歷史學系顧問孫立川博士深情回顧了老一輩的學人對《新安縣志》的研究而作出的貢獻。他表示,今天香港有非常多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思潮,但是歷史上的香港屬於新安縣管轄,乃是歷史的事實。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不能因為自身的政治立場而對客觀的歷史視而不見。
不少與會者在發言中紛紛指出,《新安縣志》再次出版,能夠從歷史淵源的角度來把握香港的現實地位和未來出路。《新安縣志》其中的內容,記載了香港古代時期的民俗、地貌以及民眾生活狀況,這些都是早期中國人在沿海地區生活的具體寫照。城大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程美寶指出,自己在上課時會找出香港的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上一個一個去尋找舊時代香港的村落、山川與河流,以此加深學生對香港地理和歷史的認識。同時,她在研究中發現,今日香港不少民眾,與廣東其他地區民眾在神佛祭拜、民間信仰上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情形,這些都可以從《新安縣志》的內容中找到佐證,而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香港與廣東文化和血緣的同源狀況。
歷史上,英國分別透過三個不平等條約將港九和新界作為自己殖民統治的區域。孫立川博士在研討會中表示,由於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新安縣志》某種意義上也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因此,中國政府從來不承認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而是被英國非法佔據的中國領土。因為在含義上,殖民地乃是殖民者發現、開發的地方,這與香港自古形成的主權歸屬歷史並不符合。《新安縣志》的出版,是對真實歷史的回顧。
藉大灣區暢想本地未來
大灣區建設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環節。例如,在政府最新一期施政報告中,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未來幾年香港將是機遇和挑戰並存,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將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特首表示,必須利用特區的獨特優勢和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在繼續尊重經濟規律、奉行市場運作和推動自由貿易的前提下,以積極有為的施政新風格、樂於承擔的政府新角色和善用公帑的理財新哲學,為香港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區域整合並非與歷史聯繫相割裂,而是對歷史與現實關聯的重新梳理和整合。在本次研討會中,不少與會學者認為透過《新安縣志》可以知道,在歷史上,本港與廣東地區、甚至整個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貿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繫。古代時期,香港的海上貿易在廣東經濟中其實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只不過在某種陸地農業主義的思維下,這樣一種海洋貿易的歷史被忽略了。而廣州十三行時期的開埠政策,也促進包括香港在內的諸多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與會者認為,如今的珠三角區域經濟情形已跟《新安縣志》所記載的時代大不相同,但是整合和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今,香港已是整個遠東地區的金融中心,也是內地市場、特別是資本金融市場與世界市場聯通的橋頭堡和聯繫人;珠三角地區是內地改革開放的先鋒地區,也是內地經濟非常發達的地方。在大灣區建設背景下的整合,必然能夠創造輝煌。
盼新一代有正確國家觀
歷史是現實的鏡子。與會學者們表示,在當前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和香港政局之下,《新安縣志》的出版是以歷史的語言對現實進行一種獨特的回應;大家希望本港青年一代能從這本鴻篇巨著中找到正確的國家觀、自信的民族觀和開闊的人生觀。出席是次研討會的學者、嘉賓還有香港中華書局總經理兼總編輯趙東曉博士,城大中文及歷史學系系主任李孝悌教授,城大法律學院教授、城大出版社社長朱國斌,廣東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李鵬,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張瑞威,城大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韓子奇,副教授范家偉博士,香港中華書局助理總編輯黎耀強以及城大中文及歷史學系副系主任陳學然博士等。
歷史已逐漸過去,但是現實中的押韻則在不斷繼續。是次研討會,不僅是對一本書的探討,也是對香港現實的一種真切關照。在國家的發展中把握個人機遇,在民族的復興中實現人生價值,是每個香港青年值得思考的正確方向,也是《新安縣志》重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