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非遺多樣 盡入名錄

2017-11-23
■康文署公佈的香港非遺名錄涵蓋20個項目。圖為長洲太平清醮飄色巡遊。 資料圖片■康文署公佈的香港非遺名錄涵蓋20個項目。圖為長洲太平清醮飄色巡遊。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

香港有不少傳統技藝及習俗,見證了本港獨有的文化,亦是中華文明的瑰寶。為了更有效保存這些技藝,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今年8月公佈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稱「名錄」),就保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提供了參考。可是,不少非遺在現代社會下出現了傳承困難,令人思考政府應否推行更多措施,以支持其傳承。 ■李浩彰 順德聯誼總會鄭裕彤中學通識科副科主任

【背景】10國家非遺自動納入

康文署於今年8月14日公佈名錄,涵蓋共20個項目,為特區政府提供參考依據,就保護香港非遺,特別是具有高文化價值和急需保存的項目,在分配資源和採取保護措施時訂立緩急先後次序。

名錄項目包括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誕、中秋節-薄扶林舞火龍、正一道教儀式傳統、食盆、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紮作技藝、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和戲棚搭建技藝。

此外,早前已被列入更高門檻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10個本地項目亦自動納入代表作名錄,分別為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中秋節-大坑舞火龍、古琴藝術(斲琴技藝)、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黃大仙信俗。

項目(部分)

南音 南音是用廣府話說唱的曲藝,並曾是香港流行的娛樂,演唱者多為失明藝人,一般用古箏、椰胡等伴奏,並用手打拍板敲擊節拍,歌詞內容大多反映社會下層的生活困境。現時,南音的唱腔曲調多融入粵劇、粵曲中,成為其中的演唱元素。

宗族春秋二祭 每逢春分及(或)秋分,或農曆四月及九月,宗族成員或聚集祠堂祭祀列祖,或前往山頭拜祭先祖墓地,以表孝道,慎終追遠。新界宗族仍視祭祖活動為村族大事,部分本地宗族更保留食山頭、分豬肉,以及使用圍頭話進行祭祀儀式等傳統習俗。

紮作技藝 紮作是以簡單的材料如竹篾、紗紙、色紙、絹布等,運用紮作技巧和繪畫筆功製作而成。紮作在傳統節日慶典和宗教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常見的製成品包括花炮、大士王、花燈、龍、獅、麒麟及紙祭品等。紮作承載了不同族群的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社會和文化價值。

長洲太平清醮 活動已傳承了百多年。據長洲島民相傳,清代晚期,長洲曾發生瘟疫,島民死亡枕藉。為求消災,居民延請高僧喃嘸,在北帝廟前設壇拜懺,超渡水陸孤魂,更奉北帝神像綏靖遊行街道,瘟疫果然停止。

自此以後,島民每年皆舉辦太平清醮,酬謝北帝神恩,保境平安。百多年來,長洲島居民為驅瘟逐疫,保境安民,一年一度舉辦太平清醮,從未間斷。節慶的豐富傳統內涵,在居民持續多年的參與中,得以傳承發展。長洲太平清醮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模擬試題】

香港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正面對衰落的命運。康文署今年公佈的名錄涵蓋共20個項目,包括早前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10個本地項目,就保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不過,不少社會人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否能有效承傳存有疑慮。隨茪j量新興娛樂事業,例如免費電視、電影、網絡短片湧現,香港新一代青年人都視傳統表演藝術如粵劇為「老套」的活動,觀眾群的老化形成欠缺商業收益,亦欠缺新人加入接棒。

加上礙於成本,不少傳統工藝如麒麟頭亦多交由內地工廠製造,亦令有關工藝在港面臨失傳。

【想一想】

(a)解釋可能引致香港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衰落的因素。

(b)香港政府應否推行措施,以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承傳?論證你的看法。

【概念鏈接】

非遺: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非遺包括以下各方面: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 表演藝術;

3. 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 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 傳統手工藝。

其意義:

傳承傳統精神價值

中國人重視倫理,對祖先崇敬,並體現在不同的節慶之上。透過保存這些傳統,可以將傳統精神價值得以延續。例如春秋二祭,宗族成員拜祭先祖墓地,慎終追遠,彰顯孝道的傳統美德。

提升或維持社區凝聚力

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強烈的本土風俗特色,如長洲太平清醮源於社區發生瘟疫,居民為求消災解難,乃團結一致,以各種方式為社區祈福,從而建立地區習俗,亦成了長洲人每年聚首之大型活動,起蚞捉E社區力量的作用。

彰顯社會文化價值

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體現傳統外,更將精神延伸至現代社會。以盂蘭勝會為例,已由超渡無主孤魂,擴展至透過派發平安米及其他物資,而達至關懷社區、敬老扶貧,所以此慶典除了宗教與精神意義,更包括社會和文化價值。

體現傳統工藝

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亦屬傳統技藝,不論是紮作火龍、建造包山、製作盂蘭勝會的神像或搭建戲棚,都反映中國傳統工藝與建築文化的特色,體現高超的傳統手藝。

【參考答案】

(a)科技發展及全球化令本港能接觸多樣化的新興娛樂事業,傳統文化或技藝漸受忽視,欠缺商業價值令相關文化無人問津;

.經濟轉型下不少傳統工藝如紮作的工序轉由內地工廠製造,令有關工藝在港面臨失傳;

.部分非遺如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前景未明,難吸引新人,以致缺乏繼承人,令行業更難維持;

.有人認為,政府政策傾向金融業或創新工業,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受政府忽視。

(b)同意

.能保存文化遺產:政府有責任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存在,以把知識留存給下一代;

.能吸引遊客及建立香港獨特形象:藉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活動,能讓香港獨特文化得以延續;

.提升民眾凝聚力: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強烈的本土風俗特色,市民藉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體現凝聚力,特區政府有責任作出支持。

不同意

.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屬傳統行業或商品,實施保護措施,可能被認為偏袒某些行業,損害香港一直以來自由營商的聲譽;

.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奶茶的代表性成疑,運用公帑會引來非議;

.資助式微的行業並不是政府的責任,因式微即代表產品自身的競爭力不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