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尖子必殺技】「申遺」風潮 空喊口號?

2017-11-23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日本的花車節、韓國濟州島的海女文化,這3種事物有什麼共通之處?或許有些同學已經知道,以上所舉的事物,皆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大坑舞火龍旅客捧場

那麼,同學們又知不知道香港有什麼非物質文化遺產呢?政府近日就公佈了首份非遺名錄,旨在加強保護本地具有高文化價值和急需保存的項目。近年「申遺」蔚為風潮,究竟「申遺」是否能夠有助保育香港的文化傳統,抑或只是空喊口號?

我們先來談談「申遺」所帶來的好處,名錄上所列的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坑舞火龍、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等,早前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前三者是為人熟悉的文化習俗,而後二者對不少人來說,相對較為陌生。

自大坑舞火龍、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成為非遺項目後,知名度有所增加,除了令當地人重新重視社區的傳統活動之外,亦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外地旅客到場觀賞,更獲得外界的撥款資助,得以繼續舉行。

另外,政府制定代表作名錄,目的是在分配資源和採取保護措施時,訂立緩急先後的次序。換言之,政府將優先保護納入名錄的項目,並積極展開不同形式的保育工作,包括宣傳、研究、教育等,大力提高社會的認知。

商業化或失內涵

不過,「申遺」實際上又是否如此理想呢?隨茪@些非遺項目變得「大眾化」,或會因商業考慮而失卻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以長洲太平清醮為例,按照傳統,打醮期間必須守齋戒,禁止殺生,以酬謝神恩和祈求平安,但愈來愈多食肆未有遵守傳統,仍然出售葷食,而部分居民和遊客亦不了解這個習俗,照樣在醮期吃葷。

此外,許多非遺項目現正瀕臨失傳,沒有年輕人願意入行,後繼無人,而政府給予的支援不足,缺乏經費和場地。

歸根究底,文化保育有賴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共同保護本土的傳統習俗和知識技藝。 ■馬燕雯 通識科5**狀元

【延伸閱讀】

1.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康文署網站,http://www.lcsd.gov.hk/CE/Museum/ICHO/zh_TW/web/icho/the_representative_list_of_HKICH.html

2.《火龍歡舞南區 終入滄海》,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10/05/HK1710050004.htm

3.《奶茶南音列非遺名錄》,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8/15/YO1708150009.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