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多村落,但不像元朗、粉嶺般有名門大族,遊情多來自單一姓氏;沙田多姿,遊情各異,燦爛由各村各姓湊集而成。繁星滿天,亦足耀目,不一定要有日月。
區內歷史最悠久的村落是大圍,原名叫積存圍,建村已400多年。當年,附近村民為防禦山賊,便聯合倡議建村建圍,有姓名者共29人16個姓氏,他們都是始祖,名字現仍存於村中楊侯宮內。多姓而融洽,是大圍特色。
圍內雖以韋姓村民為多,也是唯一擁有宗祠的姓氏,但他們卻與他姓和諧相處,大抵就是抱着和洽的精神,源自積善存仁。
韋姓屬韓信後裔
韋姓,韓信後裔。韓信,楚漢名將,「三軍易得,一將難求」譽的就是他。劉邦最後打敗項羽成就王業,關鍵就在韓信;可惜,韓信為人不懂收斂,結果為劉邦所妒、呂后所害。
呂后想斬草除根,要追殺韓信後裔,幸得蕭何暗中護其子裔逃亡,但韓信後嗣從此把韓字去左存右,改姓韋氏,既存本卻避殺機。
於今二千多年了,想不到在沙田這個小村落,仍留英雄血脈,思之令人神傷。
此外,相傳宋朝國舅楊亮節曾來沙田行醫,俟機為國為民。他死後,村民為其立祠以受供奉,村前土地:「護國靈氣顯,佑土庶民康」,圍內楊侯宮對聯:「輔宋奇勛符相業,濟民妙藥藉王恩」,紀念的就是他。楊侯這種「處江湖之遠,仍憂其君其民」的精神,仍有時代意義。
大圍不遠處是田心村,該村亦為一雜姓村,雖以蔡姓為大姓為主,且擁有祠堂,但與他姓相處融洽。村內環境幽雅,街巷寬敞,直是鬧市中綠洲。再走不遠,就是上徑口村,韋姓,那是大圍韋氏的分支。以前,這裡一片荒涼,「徑口林深草木荒,共說神靈多庇佑,五更鐘響即焚香」;村民生活相當艱苦,靠的表面是神靈,實質是人間的互助互讓。當年「淮陰世澤,京兆家聲」的韓信,倘認識這一點,也許能逃過一劫。
建水塘遷居顯田
在上徑口村旁,有一條客籍小村叫顯田村,立村時間較晚,那是上世紀20年代。當年,政府興建石梨背水塘,須把當地村民遷徙,理民府給他們兩個選擇,一是遷往錦田(錦田現仍有城門新村),另一是移居沙田。顯田村先輩選擇了後者,聞說他們認為沙田山多樹茂,不怕沒有柴枝作燃料。
村中最特別之處是,三間異姓祠堂(蘇、羅、楊)並列,表示結拜兄弟之情。三間祠堂均幽雅別致,祠前對聯亦堪細味。原則上,一般祠堂門聯的解讀是:一表世系來源,以示不忘本;另一則表家業所在,以褒祖宗成就。
蘇氏的是「武功世澤,吉水家聲」,很多年前,有村民告訴筆者,他們的先祖從事保鏢行業,故云「武功世澤」,吉水即從江西而來。
羅氏的是:「豫章源遠,湘水流長」,豫章,指的是羅從彥,號豫章先生,是宋朝理學家,略早於朱熹,湘水指的是湖南。羅姓人以讀書為榮。祠內的對聯:「劍南禮學家聲遠,江右文章世澤長」,印證了這一點。
楊氏的是:「宏農世澤,泗知家風」,這聯不易解讀,宏農,應指河南省楊氏之本縣。泗知指的是東漢名臣楊震典故,楊為人清廉,有人寅夜想賄賂他,並示意無人知道,但楊震義正詞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是為四知。聯上的泗知,疑為四知之誤。朋友或異姓兄弟不必在階層下相同,但須在道義、事業上相規勉勵。或許,顯田三姓能表現出這種精神。
一個村落,是一株花;好多株花,就成了一座花園。■松睿 退休教師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