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創科學園】運算思維「遷移」日常生活

2017-11-29
■編程教育的目標是把運算思維能力由課堂應用到日常生活,如促進智慧城市的設計。 資料圖片■編程教育的目標是把運算思維能力由課堂應用到日常生活,如促進智慧城市的設計。 資料圖片

於2016年發佈的《推動STEM教育 - 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不同STEM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協作和解決問題能力。11月初出爐的「計算思維 ─ 編程教育小學課程補充文件」(2017年11月擬訂稿)便是建基於上述報告的基礎。

補充文件指出,進入資訊時代,互聯網的擴散和資訊及通訊科技的進步,為社會和個人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轉變。社會上希望我們的學生在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時,能擁有藉編程來處理信息和計算設備的知識和技能,以滿足這個互聯世界日益增長的挑戰。

着重「動手做」

文件清楚表明其推行計算思維和編程教育的目標,旨在讓學生得到實作經驗及建立解難的信心,持續以協作及重複的測試來解決問題。

從報告到補充文件,我們不難發現兩者均着重從「動手做」(maker) 的過程培養創造、協作和解難等高階思維能力。

學生透過動手做的過程,在主動發現問題及主動解決問題的時候,會出現運算思維的關鍵,包括收集、分析及演示數據、找尋合適的使用工具、訂定程序、拆解問題、在願意從失敗中找到新的靈感,反覆嘗試、亦明白到可以從多方面去解決問題。

學者Barr & Stephenson提出,教師可利用下列教學策略,有利學生運算思維能力的發展,包括教授詞彙、提供測試及除錯(test and debug) 的機會、學習模型、模擬真實、跨學科的課程統整活動、小組解難活動、採用多元化的學習策略等。

協助構建智慧城市

無論報告或補充文件,均強調運算思維能力應由課堂學習遷移到日常生活的應用中,例如利用編程促進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協助弱勢社群的設計。透過編程,把不同部件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互相依賴的系統;或是透過改變互相依賴的系統(例如Wi-Fi),進行遠程監控家中的照明及空調等,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 ■張錦華博士

香港常識科教育學會理事、Google Certified Educator、Apple Teacher (Swift Playgrounds)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