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北歐人與美國夢

2017-12-16

■ 葉 輝

英國前工黨黨魁文立彬(Ed Miliband)嘗言:「想實現美國夢,就去芬蘭吧。」未來世界早已降臨於北歐國家,學習北歐經驗的國家諒可受惠;其實北歐福祉與圓美國夢,何者為終極解答呢?

安努.帕特寧(Anu Partanen)曾在芬蘭當多年記者,遂提供意見與解決方案,她著有《北歐萬有理論:北歐人本vs.美國夢,美好生活的終極探求》(The Nordic Theory of Everything: In Search of a Better Life),主張以北歐獨立自主人本生活方式,創造出快樂、健全而公平的社會。

就在本世紀之初,全球俱公認北歐國家為最成功而適應力最好的地區,但北歐人究竟做了什麼?作為孤立小群體,他們似乎無所憂慮就可享用社會福利,作者帕特寧在赫爾辛基任記者多年,如今是美國公民,她在2008年移居美國後,就從專業人士變成無所適從的外籍新娘,時刻俱自我懷疑而存有戒心。

她遂有此想法:在美國要解決基本的日常生活,遠比芬蘭複雜而備感壓力,比如辦理手機、報稅、教育、育兒等,一切俱要重新學習--開始之時,她將焦慮歸咎於文化差異,以為僅為難以適應新環境,但她逐漸了解美國人,發現其實美國人與北歐人一樣,俱具有同樣憂慮;何以芬蘭與美國的生活如此迥異呢,她遂關注此一大課題了。

就在此書中,她比較美國與北歐的生活方式,遂將焦點放在四種重要的關係:親子關係、男女關係、僱傭關係、政府與公民關係;皆因北歐國家向來給世人「社會主義國家」的刻板印象,她遂拆解迷思,從而揭露美國人比之北歐人有荍馦`層的依賴心態,她於是逐步說明:北歐生活方式反而讓人享有更多的自由與平等。

她在此書中詳述當中細節,從而讓美國人了解生活可過得更好,可重振美國夢,讓美國人知悉更健康、安穩、向上的生活,喚醒失落的熱情,恢復獨立自主;《經濟學人》兩位編輯約翰.米基威特(John Micklethwaite)(Adrian Wooldridge)就有如此說法,他們所合著《第四次革命》(The Fourth Revolution)直言不諱,未來已降臨於北歐國家。

話說北歐國家之所以率先可跨向未來,究其原因之一,就在於上世紀90年代爆發金融危機後,北歐諸國早已茪漰鼣y政府,遂為本世紀孕育出新的資本主義,由是政府知悉來不再那麼虛脫而臃腫,因而改變得更有效率,財政運用更為理智--他們確實削減公共支出以及稅額,與此同時,亦投資在民眾身上。

此外,他們為人民繳稅資助的服務提供更多選擇,並創造新體制以培養新產業,比如說,丹麥就以「彈性安全」(flexicurity)制度著稱,那就是為幫助企業可適應急速變遷的全球經濟而設計的,況且施行的政策更不會殃及人民,在制度下,容許僱主可輕易解僱轄下員工,同時亦保證失業者可領取最多兩年的妥善福利,且幫助被解僱的員工另覓新職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