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嶺大博士廚神研港飲食文化史

2017-12-18
■蕭欣浩將對飲食的鑽研糅合了文化研究,盼揭開本港飲食與文化歷史的淵源。 香港文匯報記者高鈺 攝■蕭欣浩將對飲食的鑽研糅合了文化研究,盼揭開本港飲食與文化歷史的淵源。 香港文匯報記者高鈺 攝

放低鑊鏟雄輓 會考6分不言棄 不做廚師做老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由「塋i鏟」到「雄輓均v,兩份風馬牛不相及的工作,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蕭欣浩卻都手到拿來。這名博士級廚神會考只得6分,但他未有氣餒,積極發展廚藝,結果年僅20歲便已擢升至法國餐廳大廚。本來可更上一層樓,但為了進一步裝備自己,蕭欣浩毅然離職,重拾課本,更拚力由副學士逐級而上完成博士學位。今年34歲的他把對飲食的鑽研糅合文化研究,揭開本港飲食與文化歷史的淵源。

自小讀書表現稍遜的蕭欣浩會考只得6分,因英文不合格,不夠分重讀,也難以搵工,於是入讀當年新推出的毅進課程。短短一年的課程對他影響甚大。他自小在屯門居住,從未踏出這小小的社區,令他眼界狹窄,入讀毅進令他終踏出屯門走到大角咀讀書,「就好似鄉下仔出城一樣,發現原來香港是這樣的,拓闊眼界。」

毅進課程添學習動機

他憶述,毅進課程內容鼓勵課堂參與及研習報告,提升了其學習動機,更考第一,獲得傑出學員的嘉許。毅進畢業後,他入讀嶺大持續進修學院的商業基礎文憑課程,其後身邊的同學都繼續升讀副學位課程。

受當廚師的母親熏陶,他決意循廚藝發展,但報讀廚藝課程卻未獲取錄,唯有出外闖闖,走到一間法國餐廳任職幫廚,月薪4,700元,除了在廚房幫手,洗碗、洗廁所和倒垃圾都要他一手包辦。後來餐廳人事變動,不足一年他已由小小的幫廚升為二廚,再擢升為大廚。原以為自己會繼續在熱廚房內「塋i鏟」,但2003年「沙士」不少餐飲業裁員,當時餐廳聘請了一名五六十歲的老師傅「降呢」任幫廚,卻因而扭轉了蕭欣浩的一生。

20歲時辭職重拾課本

「老師傅本身在酒樓工作,有幾十年工作經驗,比我資深好多。當時我就在想,我五六十歲時會否都這樣呢?廚師無證書可言,難以證明資歷,令我好擔心這些經驗將來會否失去價值,相比之下,知識更重要。」當時年僅20歲的蕭欣浩對前路感到十分徬徨,遂毅然辭職重拾課本,在2003年9月入讀嶺大副學士,兩年後升讀嶺大中文系大二。他愈讀愈有興趣,奮力完成碩士及博士課程,並成為嶺大中文系講師。

放棄了昔日的廚師夢,執起教鞭,算不算背棄了理想呢?他笑了笑、想了想後說,的確曾因教書的學術表現不如意而感氣餒,一度後悔當初的決定,「要我煮意粉是瞇茞晰都識煮,手到拿來,相比之下教書的挑戰大得多。其實行行出狀元,當時太年輕了,經驗不足,如果多點經驗,跟自己說捱過了就可以了,當時仍然可以繼續做廚師,相信也會有好發展」。

致力進行跨學科研究

雖然現時較少「塋i鏟」,但蕭欣浩對飲食的熱誠不減,更推動他把飲食的鑽研糅合文化研究,彌補了昔日的遺憾,「飲食與文化歷史是息息相關的,香港是美食之都,但無學者深入地研究這個領域或整理相關文獻。」他近年致力進行跨學科研究,包括收集長者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飲食記憶、研究本港的飲食及文化歷史淵源。

臉孔圓圓,眼睛有神,說話隨和活潑的蕭欣浩,在校內是一名很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忙於授課及研究,本已分身不暇,但他卻額外抽時間為中小學生舉辦與飲食文化相關的工作坊和講座,今年暑假就與資優教育學苑合作舉辦「去茶樓食雞尾包?談談文學與電影中的香港飲食文化」的講座,「我希望讓學生從小就對飲食文化有了解,這些講座可能會令他們發現:咦!原來文學和飲食可以咁有趣謘H」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