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應在大灣區體制創新發揮作用

2018-01-05

楊孫西

2018年來臨,我國進入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回顧去年底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今年要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會發展成一個集創新高科技及區域金融的世界級灣區。專家分析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主權國家的三個獨立關稅區深化合作的重要嘗試,這個規劃能否成功就在於在「一國兩制」的背景下,真正實現灣區內各城市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真正高效便捷地流通。應更注重城市間的多元與融合,要做到真正全面開放、基礎建設聯通,如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

不可否認,粵港澳大灣區確實存在不同制度下的雙關稅、雙法律體系等實際情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聯動須進行深層體制創新探索,形成連接三地的體制通道。香港處於東盟與國家的中心,本身就是自由港,又面向近20億人口的市場,應是大灣區三地的最佳連結點。大灣區擁有6,600萬人口,而且與廣大的內地市場無縫對接,如果港澳與內地市場能充分融合,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互聯網產業,都可與大灣區融為一體,達至合作互利。

完善大灣區三地產權制度

國家發改委於去年底在京召開年度工作會議,對今年發展和改革工作進行具體部署,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提出要「創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尤其提到,聯動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三項改革。經濟學者建議,大灣區建設應充分發揮市場分配資源的作用,可考慮參照「PPP」,即公共私營合作制模式實現政府與企業間的合作。顯而易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目標是在創新驅動下,帶動粵港澳科技創新資源向產業鏈高端集聚;實現重大基礎設施互相聯通、生產要素流動加速、人才跨界創業,具體包括產業生態、專業服務、公共服務、商旅服務四方面。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可藉此搭上創科快車,發展金融科技與智慧城市。

業界人士認為,在大灣區主要城市協同發展、資源有效連結的條件下,首要是完善大灣區三地產權制度,才能合作互利。香港應以內地國企混改為契機,充分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引進外部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後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從而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提升香港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力。

防控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

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出防範重大風險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位列三大攻堅戰之首,「去槓桿」、促使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清理整治各種金融亂象、加強監管等成為今年經濟金融工作的重點,這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國家發改委的2017年度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8年我國將大幅度放寬金融等領域外資准入,推進實施高水平的投資便利化措施,並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可藉此搭上創科快車,發展金融科技與智慧城市。事實上,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發展蓬勃,大資料技術產業創新發展,已形成內地網購、移動支付等方面發展領先全球,香港應大力推動移動支付,為跨境金融平台作好部署。同時,積極參與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互聯互通機制,擴大至交易所買賣基金,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香港金融業將大有可為!

毋庸諱言,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消費與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主要動力。服務業一向是香港經濟強項,將可成為受惠者。圍繞「一帶一路」建設,以投資帶動貿易、產業發展,特別是在金融與專業服務方面,香港正好發揮所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