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 輝
對安妮.特魯貝克所提供的書寫意見,在歐洲教育工作者看來,至少某程度表示同意,其中一個案例就是芬蘭,在歐洲先進教育方法中有所領先。
敏娜.哈曼(Minna Harmanen)任職芬蘭國家教育局,她有此說法,改革回饋基本正面,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字母書寫已不再常用;「基本上必須以電腦處理所有文字,因此流暢的打字技能很重要,傳統手寫文字在事後總難以閱讀,而歷史文獻在必要時仍可解讀」。
儘管如此,有研究表明書寫能提供認知上的益處,比如手寫可提高手與手指的精細動作技能;華盛頓大學研究發現,手寫與鍵盤輸入利用不同的大腦功能;威廉.克萊姆(William Klemm)在2013年為《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撰文,認同此一說法,「閱讀與寫作所用的思維技能會帶來溢出效應,書寫易讀的字母,手指需要控制動作;因此必須注意並考慮在做什麼、如何做、必須練習;大腦成像研究表明,連筆書寫可激活大腦中不參與鍵盤輸入的區域」。
學術研究表明,書寫可刺激視覺識別與記憶保留;《神經科學與教育趨勢》(Trends in Neuroscience and Education)雜誌於2012年發表文章,作者卡林.占士(Karin James)及羅娜.恩格哈特(Laura Engelhardt)有此發現:書寫對幫助孩子學習字母表可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此項研究中,一群學前兒童練習透過各種方式學習字母,包括以手寫出及在鍵盤上打字,之後再向孩子展示核磁共振掃描,當孩子躺在掃描儀器時,向他們展示各種字母;掃描顯示,當孩子看到手寫練習字母,大腦中的特定部分被激活,而看到打字練習的字母時則不會激活;由此表明書寫或有助於孩子掌握閱讀與寫作,所以書寫帶來認知上的益處,創造藝術價值,傳達個人情感,更可幫助學生更快學習。
儘管如此,更有技術試圖取代打字輸入,比方說,語音識別軟件如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及微軟的Cortana;一個世紀前寫作者採用筆和紙,但不久後能否以語音寫作呢?去年Google Docs全新的語音輸入功能,不僅支援語音至口述文本,更可透過Chrome瀏覽器以語音激活編輯;例如可打出句子,效果不俗。
哈曼認為「將口述或講演記錄成文的程序,會在學校中得到應用,會很有趣」,然而,即使那些開發語音識別軟件的人亦不確定技術能否完全取代書寫。
語音識別軟件公司Nuance主管尼爾斯.稜克(Nils Lenke)說道:「當人們若想以筆與紙張互動,以獲得更多的感官體驗,就需使用古老的手寫技巧表達更有意義的情感,書寫就仍佔有一席之地,如果當面說話不合適,或打字輸入不方便的話,如此做法仍很方便。」
書寫可能正在衰落,但價值不可低估;發明手機、電腦鍵盤與電郵,俱沒有消滅日常生活的筆墨,書寫就在設計師、美學家及業餘愛好者中繼續存在,即使不再是教育的內容,親筆書寫的字體可能尚未走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