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訓期劇減 巡查監管少 駕駛態度訓練闕如
九巴大埔公路嚴重車禍釀成至少19死,事故背後揭示巴士公司管理多個疑點,尤其是近年入職培訓時數不斷減少、欠缺情緒管理及駕駛態度訓練、司機背景審查與巡查監管不足、處理投訴透明度不足、司機遇到意外後如何再培訓等,必須堵塞漏洞才能避免慘劇再次發生。有現職及曾任巴士公司的車長向香港文匯報透露,巴士公司多集中於技術及客戶服務的訓練,鮮有情緒管理、駕駛態度等訓練,甚至培訓期更由數年前一個月銳減至兩星期,領有小巴或旅遊巴車牌的車長更可再減。■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佩韻、聶曉輝、甘瑜
據日前九巴車禍發生後乘客提供的資料及證供顯示,涉事車長疑與乘客對罵後,情緒不穩「飛車掟彎」造成車禍。現為兼職車長的香港公共交通智庫幹事陳迪遙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車長幾乎天天被乘客罵,但部分是客觀因素,特別在市區及新界地區道路擠塞致巴士遲埋站,加上巴士公司推出實時報站時間後,「只要巴士遲了一分鐘都被乘客罵」,形容車長每日都面對一定壓力。
司機手冊不提駕駛態度
惟他指出,車長訓練多集中於技術及客戶服務訓練,如安排輪椅客上落注意事項等,卻沒有情緒管理、駕駛態度等訓練,「幾十年(內) 都冇呀﹗」
另有九巴車長向香港文匯報透露,巴士公司的培訓並無針對駕駛態度的內容,「最多只有課堂時輕輕帶過,並無深入討論相關議題,司機手冊亦無提及。」他續說,車長入職時的培訓時數亦買少見少,「我2011年入職時,所有車長不論持哪類型的駕駛執照,均要接受為期一個月、每周六天全日培訓,據知現時縮減至只得兩星期,「如果駕駛執照有4、5、9、10(即公共與私家小巴、旅遊巴及公共巴士)者,更可能只需一星期便完成培訓。」
車長不太重視投訴
陳迪遙續說,兩大巴士公司都有處理客戶對車長的投訴,收到投訴後會找涉事車長「照肺」,罰則為口頭警告、書面警告,最嚴重的扣獎金,「每月車長都有服務獎金、安全獎金、勤工獎,夾夾埋埋都有5,000元至6,000元。」但他指出,如果只等投訴過後才處理,根本部分車長並不太在意,認為是家常便飯,直言「香港有逾萬個車長,有萬幾種思想。」
他並指出,車長流失率很高,「100位新人入職,但同時間有110個舊人走,你話夠唔夠人啦﹖」他指巴士公司提供大量獎金留人,但仍難以留住車長,又認為巴士路線重組計劃亦加重人手負擔,巴士公司要檢討管理,建議外聘社工為車長提供心理輔導及做定期的心理報告評估。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亦批評九巴雖有培訓,但並無提醒司機注意駕駛安全態度,再加上現時九巴的兼職車長每周只需上班兩天,熟習一下路面情況便可上班,有些司機可能根本不熟有關路段。他並指出,有時乘客會和巴士司機理論和爭執,認為巴士公司亦需培訓司機應對有關狀況。
蔣麗芸倡罰巴士公司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建議,巴士公司應針對類似問題採取更多措施,例如將巴士鎖速,把車速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同時建議特區政府設立懲罰機制,以警惕巴士公司有關車禍問題。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指出,今次事故已清楚響起警號:巴士公司車長欠缺訓練,且心理質素及應對客戶方面均有問題,需要作出全面檢討和改善。他舉例指出,以往會有師傅即場教導車長,「你揸一轉、我揸一轉」,讓司機全面了解整條路線有何需要注意情況,待正式駕駛時已經很熟習,惟現時卻是「飛紙仔」,給司機一張紙寫上需要注意情況,之後自己乘該線巴士當乘客後,便已完成,車長是否有足夠工作經驗實在存疑。
九巴發言人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有關投訴數字及車長訓練的詳細情況,仍有待部門提供,故未能即時作出回應。
新巴、城巴發言人指出,所有應徵巴士車長的新入職員工均要接受訓練,包括路面實習、車型訓練及課堂,學習包括優質顧客服務、處理乘客投訴技巧及情緒管理等,以確保新車長的駕駛技術、安全意識及路線熟悉度均符合公司的要求。在職車長亦要接受定期訓練,確保符合公司要求。
巴士公司安全管理五大質疑
■培訓完全欠缺教授駕駛態度?
■培訓期較之前縮短一半?
■「花底」司機是否仍獲聘用/ 續用?
■有否主動巡查監管司機?
■如何處理嚴重投訴?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