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機遇,是期望香港經濟再起飛的人最朗朗上口的一句話,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更是當中的重頭戲之一。作為新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就大談對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的見解,更希望藉人代身份作更多爭取,包括讓港人申請內地居民身份證、「五險一金」做到香港可攜、設立方便兩地往來的「大灣區卡」等建議。他認為,要做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首要是掃清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的人為障礙,長遠須建立「灣區人」的概念,才算是真正的融入。■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作為香港特區和內地之間的橋樑,洪為民積極建言獻策,首先提到的便利措施,就是希望可讓港人申請內地居民身份證,以真正便利港人出行。
倡發港人內地身份證
他指出,以買高鐵票為例,雖然第二代的回鄉證已經做得到,但始終不夠方便,內地人可用手機入閘,港人就要排隊取票,「我知道特區政府有去做事,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公安部去出張港澳居民內地身份證,甚至以此取代回鄉證,因為二代回鄉證亦是公安部發。」
同時,「五險一金」也是他關注的議題。「五險」即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則是剛剛開放予在內地工作港人供款的「住房公積金」。洪為民表示,知悉中央在去年底已推出了相關便利港人的措施,但他希望這些勞工保障可以做到可攜,因為內地人可帶着這「五險一金」到不同省市工作生活,期望香港亦可做到可攜。
完善簽註利人才流通
「大灣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今天不是完全暢通,這是人為障礙。」洪為民指,除了牽涉國家安全不能妥協之外,其他方面,例如人流互通等,目前制度有不合理之處,例如香港特區就沒有一個合理的簽註制度,讓港企的內地員工到港培訓。
「如果我在香港和東莞都有公司,倘東莞同事想來香港作一個月的培訓,今天並沒有任何合法方法可以做。工作簽註做不到一個月,他亦不是在香港出糧,工作簽註好煩,要先證明香港請不到這樣的人,又要登一輪廣告也請不到人,才可以辦,但我只是要一個月的簽註,所以只能當旅遊,7日回去一次,即是我要『呃』香港政府,違反居留條件。」
有關意見,洪為民指自己已向特首林鄭月娥反映,「這是很容易解決的,毋須立法,入境事務處處長是有權決定Visa Class(簽註類別),只要加一種短期工作、不能出糧,只能在港短期居住,設大概3個月的期限。」
研大灣卡便經濟往來
他認為,未來會有很多類似情況,反過來港人亦有如此需求。目前港人在內地工作也要有工作許可,「我覺得未來要有張大灣區卡,像APEC卡一般,有張大灣區商務卡,方便商務人員多次往返,不用逐次申請簽註,可作短期逗留,最好可以用APEC卡的優檢通道,這就真的方便經濟上的往來。」
至於長遠目標,洪為民認為是要建立「灣區人」的概念,不再分是香港人、廣州人或中山人等,在美國,大家都會說自己住在Bay Area(指三藩市灣區),而非三藩市或聖荷西,因為他們可能在一個地方工作,住在另一個地方。
現時粵港澳大灣區還未做到這樣的情況,但洪為民期望,將來港人會認為在香港上班、住在中山是正常的,認為往返大灣區如去新界一樣,「這以今天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善,是絕對可能,看東京灣就知,很多人在橫濱居住、但在東京上班,但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兩個城市。小時候我住在堅尼地城,去一次屯門也要兩個多小時,將來兩個多小時,就可以去到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