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神童,最好10年課程8年讀完,15歲就跳班升讀大學的洪為民作為過來人,則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好標榜或提倡。他認為,學校教育並不只是學術知識的傳授,而是全面的教育,跳班雖然有得着,但也令他錯失不少,例如成長階段與同齡人的友誼,甚至拍拖機會等。
洪為民的家庭向來對教育很重視,而他之所以年紀輕輕就開始跳班,純粹是其父親的決定,「父親是正宗理工男,目標為本,認為我學會了就要繼續學其他。」
跳班兩字單是講出來已足以令人羨慕,但洪為民則說自己也不知這是否好事,「例如我手字好差,自己沒有怎樣練過字,都是在學新的東西,所以沒有基本功。」
「畢業時師妹還比我大」
同時,與每個小學同學相處都不會超過半年,令他現時一個小學同學都不記得;欠缺了其他面對問題的訓練;15歲就入大學,不太融入校園生活,也令到他「冇拖拍」,「到我畢業時師妹還比我大。」
不斷轉換新環境,雖然令他培養出不怕「生保」的性格,但總結下來,洪為民還是認為自己也錯過了不少東西,「各有前因莫羨人,我不會標榜這些(跳班的事)。」
他亦不認為自己是資優,「我只是因為識英文和計數,如果是(處身在)1860年,我手字,連秀才都考不到。」
神童或許不是人人可當,但創業現時卻成為不少香港年輕人的夢想。在這方面亦很有經驗的洪為民被問及有什麼心得可分享時,甫開口便當頭棒喝,「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創業除了講技術,還有心態,這是九死一生的事,準確點說是95死5生,這是統計數字。」
勉青年慎思創業
不過,他建議年輕人想清楚,決定創業後就不要輕言放棄,「太多例子是未想清楚就去創業、未想清楚就去放棄。」他認為,在創業過程中令人學會面對挫折,有時遇上難題,只要捱得過就會成功。 ■香港文匯報記者 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