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內外兼修:獻瑞先學國術 形神修養俱備

2018-02-25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且環環相扣,因此不論舞龍、舞獅、舞麒麟抑或舞貔貅,都要先學武功。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主席江沛偉解釋,國術不等於新派武術,因為國術講求更多深層次思想及內部修養,而非僅是表演這麼簡單。他並指出,香港加入學武者一直不少,期望此文化可繼續發揚光大。

江沛偉介紹了較多人修習的拳術:大聖劈掛門原來源自兩派的拳術,「大聖」即是猴拳,猴拳為陝西人寇四,在長期研究猴群嬉戲打鬥裡的輕、靈、跌、撲、刁之動作中,領悟出陰、毒、損、滑、奸的奧妙,創出迷醉石木企五路猴拳成為大聖門。劈掛門則是北方一種長橋大馬,注重發勁的拳術。

通臂拳又稱通背拳,以兩臂猶如通臂猿,或使兩臂串通如一而作「通背」,源於戰國,傳者姓白,名士口,字衣三,「士口衣三」四字正好是「猿」字的字謎。

至於近、現代傳留的通臂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劈掛通臂」、「五行通臂」及「洪洞通臂」,套路有一路劈掛拳、二路青龍拳、三路飛虎拳及四路太淑拳等。

意拳重實戰 站樁打好底

意拳又稱大成拳,是清末河北王薌齋所創,鍛煉功法包括站樁、摩擦步、試力、發力、試聲、推手及實作七種,以注重站樁為基礎訓練,實戰為用,不設拳法套路。

意拳通過站樁以鬆靜達至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而產生療效養生,亦能調節體質,以意念領導,精神假借,捨形取意,要求神不外溢、意不露形、形不破體、力不出尖、氣貫全身、法合自然,將本能發揮至極限。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佩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