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資深評論員
在3月11日香港舉行的立法會補選中,一般輿論都認為,愛國愛港的建制派大勝,反對派則大敗。理由是建制派搶到了兩席,分別是九龍西的鄭泳舜和功能界別的謝偉銓,戰果超出了預期。反對派也承認,萬萬想不到在地區直選一對一的力拚中輸給了建制派。至於這種結果出現的原因,則意見紛紜。筆者認為,要真正弄清這次香港補選輸贏的緣由,還要站得高一些,要看到國內外大氣候對於香港小氣候的影響,要看到中國經濟快車繼續加速前行,中國崛起的勢頭無可阻擋,「一帶一路」倡議深入人心,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上升,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也得到世界人民的讚許。這個大氣候,不可避免對香港選民產生直接間接、有形無形以至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香港政治格局悄然變化。
認為這次補選結果是建制派大勝,的確不為過。第一,建制派歷史上首次在地區直選中單對單打贏對手。第二,得票比例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六比四格局」。不但九龍西建制派多於反對派,而香港島兩派得票幾乎是五五比,反對派只多些微票數。第三,最為重要的是,姚松炎違法宣誓喪失議員資格,仍然試圖通過「空降」九龍西補選,等於變相挑戰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於基本法第104條的解釋,儘管姚被選舉主任允許參加補選,而選民用選票再次DQ了他。第四,這次補選的本身進一步確立遵守基本法的權威性。補選本身就是因違反基本法的宣誓遭DQ而發生,而選舉過程中一些主張「港獨」、「自決」言行的人士如周庭繼續被DQ,一些曾有「燒基本法」行動的人士也極力掩飾自己。可以說,這次補選劃出明確的反「港獨」紅線。
反對派落敗五原因
那麼,反對派是如何總結落敗的原因呢?根據報道,有認為死因一:投票率低,本身對反對派較為不利。不過,低投票率同樣對建制派都有影響,鄧家彪只保住了2016年換屆時原有票數的76.9%,而陳家珮則保住了86.3%,只是鄭泳舜卻不跌反升,比原來還多4.1%。事實上,這次選戰被一些反對派名嘴形容為「民主派的生死戰」。這倒令人思考,這樣的生死戰為何還動員不到支持者?有認為死因二:反對派初選的「Plan B」問題風波引致民協成員不滿,助選時出工不出力。但是,民協和馮檢基事後都舉出實例反駁這種說法。而各票站調查,也發現姚松炎的得票全線下跌,並非只跌民協的「地盤」。最後,姚松炎也公開承認民協有幫他。
死因三:高估姚松炎知名度。有分析指,姚只集中做網上和社交媒體以及一些「型格」宣傳,如踩單車巡遊拉票、用毛筆字寫白布橫額、紙皮寫選舉單張等招數,企圖重複其「軍師」朱凱Y在新界西的成功模式,但卻沒有做好傳統的選舉工程如擺街站、「洗樓」、落屋h、握手等,甚至競選海報也出得少且遲。選舉工程因而被批評相當「離地」,以為網上反應好,選情就可以大定,但其實卻一直接觸不到基層以及公公婆婆,更打不進相關社區和票倉。但反過來問,姚松炎就算天天「落區」, 「洗樓」,就能增加自己的「政治美感」?恐怕這些總結也是笑話。
死因四:地區工作不扎實。姚松炎空降九龍西,從來沒有地區工作,偏偏該地區房屋問題嚴重,還有大量長者人口,他們都不認識姚某人,如何投票給他呢?反而,鄭泳舜長期扎根九龍西,由2007年就擔任區議員至今,戰勝姚松炎靠的是扎扎實實地為街坊服務。
死因五,DQ牌失效。反對派在這次選戰動員中大打DQ牌,以「反DQ」或「向DQ說不」來呼籲選民投票,甚至指是次「反DQ選舉」是要「守住民主陣地」,但事實這並沒有催化反對派的支持者。相反,有反對派競選團隊承認,很多選民認為DQ「無問題」。他們還提出,要提前思考,在劉小麗席位再補選時到底是否還應該打DQ牌?
香港必然跟繵禤a變化
筆者認為,反對派的技術性總結,並沒有或者是不敢觸及為何支持者下降這個致命的議題。筆者認為,無論是反對派的支持者下降,中間派選民倒向建制派,而建制派陣營一天天壯大,其實都要從香港的小氣候和國內外的大氣候去觀察。反對派以拉布阻撓政府施政來達到反回歸、搞「獨立」、反中央以至反中共的目的,越來越遭到市民的唾棄。而這次全國兩會國家憲法的修改更加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高票當選也證明共產黨的領導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儘管國際上還有某些反華人士企圖拖慢中國崛起的步伐,但是,香港的有識之士都明白,歷史潮流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香港的政治格局也必然跟隨國家發展腳步而變化,站在對立面上是沒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