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社健服務差 「老友」最頭痕

2018-03-23
■研究發現社區與健康服務以及房屋的範疇得分僅3.67及3.71分。 香港文匯報記者何寶儀  攝■研究發現社區與健康服務以及房屋的範疇得分僅3.67及3.71分。 香港文匯報記者何寶儀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何寶儀)本港人口老化,到2036年,長者人口估計高逾30%。有機構審視社區對長者及年齡友善程度,結果發現在8個範疇中,社會參與的表現最出色,有4.29分(滿分為6分)。社區與健康服務及房屋的範疇得分最低,僅分別獲3.67分及3.71分。

「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去年委託4間大學的老年學研究單位進行「長者及年齡友善」基線研究。研究按世衛的「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的社會參與、交通、尊重及社會包容、信息交流等8個範疇評分,共收集9,600份問卷及91個聚焦小組(逾700人)意見,當中近90%受訪者為50歲或以上。

研究顯示,評分最低的3大範疇分別為:社區與健康服務(3.67分)、房屋(3.71分)以及公民參與和就業(3.87分)。相反,社會參與(4.29分)、交通(4.27分)以及尊重及社會包容(4.1分)則分數較高。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芳表示,社區與健康服務得分低,源於醫療服務輪候時間長及資訊不足等。

她解釋,不少受訪長者反映難以使用衛生署提供的門診電話預約服務,長者傾向面對真人,建議署方檢討政策。她續說,不少長者居於老舊的住所,家居急需維修及家居保養,例如在浴室加裝扶手等,社區及家中均需要無障礙設計的設施。

惟她稱,不少長者反映對家居維修感困難,不但欠缺可靠的維修資訊,更難以負擔維修費。

同時,長者再就業的機會不足,出現長者僱員難買勞工保險及職場歧視情況,尤其受訪者學歷愈高,對長者就業評分則愈低。

研究又指,不少社區環境不利長者行動,常見有樓梯級過多及天橋欠缺升降機。以堅尼地城站為例,自港鐵南港島線通車後,原以為會方便長者,但實際上不少長者不愛坐港鐵。

團隊引述長者指,該站電梯設計又長又斜,且步行往月台的路段沒有座椅休息。相反,港鐵通車後令路面的公共交通工具改道或調整班次,反而為長者造成不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