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藝術經典女性意義再挖掘

2018-03-24
■特寫式宣傳畫。■特寫式宣傳畫。

《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具有鮮明左翼革命色彩的藝術作品,在一段時間內曾被視為「藝術性不足」的作品而一度遭受冷落。但伴隨時間的推移,特別是藝術批評自身的發展,加上女性物質化現象的日趨嚴重,傳統經典的左翼藝術作品中的女性價值和形象,被重新探討和挖掘。例如《紅色娘子軍》中,刀舞的動作其實與中國傳統的武術具有密切關聯,而女性在這一作品中所展現出的求解放、爭自由的精神,更是彰顯獨立人格特質的典型代表。一些人將歷史主義的藝術審美界定為「回歸歷史」,但歷史或是歷史中的藝術既有「片段的真實」,也有「唯美的真實」。

具體而言,在上世紀的20、30年代,無可否認上海的電影業非常之發達,也造就了胡蝶、阮玲玉等諸多影星,彼時的娛樂繁榮的確是一種片段性的真實。但是同樣也無人可以否認,在那個時期,更多的中國女性則是生活在農村的飢餓、貧窮和舊習慣壓迫中。所以,從晚清開始一直到國民革命,甚至後來的左翼革命,女性解放成為了革命者眼中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藝術經典中的女性解放意義被再發掘,不僅是作品本身的再次躍起,更是人們對時下某種女性物質化現象的反思和批判。

藝術作品是能夠完美呈現性別差異的平台。女性主義是一種來自西方的概念,但是這一概念並沒有局限在批判,而是對性別意識自身的反思。這似乎成了西方社會中的「政治正確」。但也就是在這些年,對西方社會奠基在平等思想基礎上的「政治正確」,人們有了愈來愈多的批評。然而,我們依舊看到,西方的文藝從業者依然在堅守這樣的「政治正確」,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也是歷屆奧斯卡獎頗受人們矚目的原因。這種堅守,是對理想和美好社會的追求,也是「以弱者的立場為弱者辯護」的美德一次次彰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