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楨 資深評論員
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透過社交媒體,宣佈解除國務卿蒂勒森的職務。後者已經準備在本月底前離職。與此同時,特朗普亦毫無隱諱聲稱,兩人的矛盾並不在於私人互動,而在於對各重大問題的看法。一時間,華府對外戰略、部署、措施會否面臨翻天覆地變化,疑慮在國際社會蔓延,個別投資市場及相關產品價格亦出現波動。
就在此前不久,美國與歐盟之間已因特朗普對鋼材、鋁材增收關稅,面臨貿易戰的威脅;及至近日,中國亦成為特朗普開打貿易戰的對象。一時間,美、歐、華大三角貿易關係的重整,似乎預示着全球化的倒退;作為世界頭號強國,以及最大消費市場,美國的重商主義、保護主義,自然可以衝擊緩步復甦的世界經濟。然則,美國總統對外經貿政策的主要諮詢對象,首先是商務部長、其次是財政部長;國務卿對此不至於不發一言,卻從來不是最關鍵的決策者,最多只是意見調和者。無論特朗普會否對華、對歐,掀起慘烈的貿易戰,眼前人事任命的變化,最大的風險還在於出身中情局的蓬佩奧,能否改善華府對俄關係、穩定中東戰局。
相比起蒂勒森的圓融,接任的蓬佩奧會否透過意識形態眼鏡,審視中美關係,甚或重回奧巴馬的「重返亞太」、「再平衡」戰略,直接影響中國走出去的環球政經戰略。一旦敘利亞戰火重新向土耳其、伊拉克、地中海蔓延,中美又在印太地區對峙,天下就不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