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手機拍電影漸成主流

2018-03-31

■ 葉 輝

以智能手機拍攝電影已逐漸成為主流了,麥迪文(Matt Damon)亦在以iPhone拍攝的劇情片《瘋.魔》(Unsane)客串,此片由擅拍獨立電影的史提芬蘇德堡(Steven Soderbergh)所執導,據稱全部攝影器材俱可裝在背包;此片為柏林國際電影節參賽影片;上一部備受好評的手機拍攝電影,應為辛貝加(Sean Baker)所執導的《橘色》(Tangerine),僅在首映禮才揭開原來是以手機拍攝。

話說史提芬蘇德堡於1989年出道,首部電影為《性、謊言與錄像帶》(Sex, Lies, and Videotape),極具實驗性質;他遂有此說法:拍攝《瘋.魔》並非耍花招,倒在追求電影製作初體驗時的激情;嘉莉霍爾(Claire Foy)在電影中飾演的年輕女人在非自願之下被送到精神病院。

據史提芬蘇德堡所言:「在發行時,我想更換此片名字,但名字沒改成,所以我盡可能長時間保持神秘,儘管被貼上iPhone電影的標籤,而觀眾僅出於好奇才觀賞此部電影,我亦不會為此加以辯解」。那麼,以此種方式拍攝的主流電影何以如此罕見呢?辛貝加所執導的《橘色》就在2015年上映,票房收入為製作預算的8倍,他遂坦率表白:「我其實很擔心菲林死亡,無論在數碼攝像機裝上任何濾色鏡,亦無法實現同樣效果。」

導演添姆碧文比托夫(Timur Berkmambetov)生於哈薩克,他在2008年拍攝《通緝令》(Wanted),由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 Jolie)主演;電影《個人主頁》(Profile)也曾在柏林電影節上放映,講述記者建立虛假的穆斯林極端分子臉書主頁,全部情節俱在電腦屏幕上展開,且應用Skype與手機,以實現在不同國家同步拍攝。《個人主頁》的故事情節很適合用智能手機拍攝,《橘色》亦如此,1999年,拍攝恐怖片《死亡習作》(The Blair Witch Project)時,攝像機仍是晃來晃去。

他採用同樣方式製作《刪除好友》(Unfriended),並稱之為「屏幕生活」電影;他遂有此說法:「其實人類的故事早已向前發展了,因此為了保持其真實生活,電影中故事亦應與時俱進;導演早已遷居於數碼界面,交互離不開手機與平板電腦,事實上,世人在睡覺時也拿茪熅驉C」

此名導演計劃僅以手機拍攝一部電影,此為電腦屏幕版《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此外,如果可在屏幕上攝製災難類電影,我會很開心,因為如果發生可怕的事情,當然我不希望發生災難,那指向觀看方式,不管世界發生何事,世人不就是任意拍照而再上傳嗎?」

儘管技術已有所進步,史提芬蘇德堡承認即使到了2018年,他亦需要一個適合用手機拍攝的電影項目,《瘋.魔》此部暗含廉價劣質電影意味的心理類恐怖片似乎正合要求,他有此解釋:「我想好處為可以在數秒內將鏡頭放置於任何場景中,幾分鐘內就可翻看了,那就可鎖定一個場景然後不停拍攝;但有一點確實難以控制,那就是手機對晃動似乎太敏感了,而傳感器亦很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