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讀古文要讀出深意

2018-04-10
■古文每有深意,還要細細思考。作者提供■古文每有深意,還要細細思考。作者提供

黃仲鳴

王鼎鈞有部《古文觀止化讀》,選文多篇作為範本,其意是勸人讀古文要「化」。何謂「化」?一言以蔽之:將文章讀通是也。王鼎鈞讀通之法,並非單純註釋,還有作者生平、逸事、時代背景,文字流暢,看來亦過癮,得益不少。

不過,我童蒙時讀古文,從不咀嚼其意,只是死背;稍長,再求義理,字詞解法;再長,學問增進了,那才「化讀」。我小時既背得滾瓜爛熟,但卻如五柳先生,不求甚解。所以直到於今,很多詩詞,很多古文,仍可搖頭晃腦,背了出來。但很奇怪,現時一路背,每背一次,便明一次;整篇古文,真箇是「化」了。

雖「化」了,箇中含意、箇中弦外之音,卻還要慢慢地思考。有部書,吳宏一寫的《讀古文想問題》(台北:聯經出版,2010年),就是一部要人思考的書。

吳宏一在《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管子》、《荀子》、《韓非子》、《孫子》等書中,擷取六十篇短文字,翻譯為白話文並解析,再提出問題。他以此來教導後生一輩。他說:「有些問題,讓讀者自己去找答案;有的問題,是深究文章內容;有的問題,是討論原文的修辭;也有的問題,是反省現實人生。問題不只一種方式,答案有時候也不只一種。」

且看這則: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蒏孝M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鯬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

這段話出自《墨子》的<兼愛>篇,是說楚靈王喜歡有纖細腰肢的男士。所以他的臣子,為了討好他,每天只吃一頓飯,從艉U吸口氣然後繫上衣帶,扶住牆壁才能站起來;如此這般,朝臣都有暗黑的臉色。吳宏一說:

「這篇文章看似有趣,事實上卻值得我們警惕,尤其是身居上位的人,不是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好尚嗎?」

這「想問題」,似乎是要皇帝和「上位」的人,須「自我檢點」;反之,對那些為討好的狗奴才,卻不狠批一番。「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那些「狗奴才」,「餓死」是自討來死。

讀古文,其中每有深意。以前讀李白的《與韓荊州書》,文詞雅馴,韻味無窮,開首就吸引:「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琅琅上口,大讚誠美文也,「識韓」、「識荊」等詞之由來,就是出自這文。然而及長,始省悟這是一篇「奉承」文,李白為求一職,不惜托大腳;於文人而言,確有虧節也。但讀其文,竟無鄙夷之意。這就是李白文章可愛之處。

「讀古文不但能欣賞文章之美,更能延伸對各種問題的思考」,吳宏一這書,能掀「思考」固是,若再深入,還要我們慢慢挖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